看德國

看德國"魚菜共生"城市農場是怎樣運營的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德國公司就利用這種技術在城市裡種出了新鮮蔬菜、養出了肥美的鮮魚,受到了民眾的歡迎。 雨果網從歐洲媒體《本地新聞》近日的報道中了解到:墨西哥原住民阿茲台克人和古代中國人在一千年前就開始利用魚蔬共生技術了。如今,德國企業家在柏林這個大都市裡種植蔬菜和養魚。在一家廢棄釀酒廠的磚牆裡,德國「效率城市農場」公司(英文縮寫ECF)使用魚菜共生技術種植馬鈴薯、胡椒以及綠色蔬菜,農場的肥料來源是魚類的排泄物。它是一個麻雀雖小而五臟俱全的微型農場。尼古拉斯•萊斯赫與其合作夥伴在兩年前創立了該公司。她說:「我們的目的在於向城市居民提供以可持續方式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魚菜共生技術利用水栽法在水中種植蔬菜,同時在水箱裡養魚。「在這種技術的支持下,在城市裡可以直接種植蔬菜而無需到偏遠的鄉村裡。」萊斯赫一邊吃着甜萵苣菜一邊說:「這將大大降低環境保護成本和交通成本。此外,它可以保證城市居民吃到新鮮的蔬菜。」萊斯赫的箱式農場分為兩層,底下一層是水箱,裏面養著魚,上面一層是溫室,種植著各色蔬菜。養魚箱裡安裝了一個特殊的過濾器,過濾器的細菌將魚糞里的氨基鹽轉化為硝酸鹽,富含硝酸鹽的水將被抽起來灌溉溫室里的蔬菜。這些蔬菜並沒有種植在土壤里,其根系生長在富含礦物營養物質的水流里。在人潮擁擠的城市中心,這是一種良好的耕種方式。如今城市化程度逐年上升,全世界將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裡。在這一背景下,這一耕種方式是非常有意義的。魚菜農場裡的水既可以用於養魚也可以用來種蔬菜,比傳統農場裡的用水量更小,而魚糞被循環利用轉化為植物的營養。魚菜共生技術可追溯到墨西哥原住民阿芝台克人時代,他們在島嶼的淺水裡種植作物,此外,遠東的中國人很早就形成了在稻田裡種植大米並同時養魚的文化。ECF公司復興古老種植技術的創業構想贏得了加利福尼亞頒發的創業大獎。如今,公司已經售出了多個微型農場。創始人萊斯赫稱:「我們並沒有將種植當成一種業餘愛好。我們的目標在於以可持續種植的方式為城市居民提供新鮮的蔬菜。我們將打造更大規模的城中農場,然後賣給企業、房地產開發商,甚至賣給農場主。我們的市場需求遍布全世界。」如今,ECF公司在辦公室外購買了一塊1800平方米的土地,用於打造其較大規模的魚菜養殖農場。柏林國家投資銀行已經同意為該投資項目提供貸款。屆時,該城中農場將在農場旁的精品店裡出售水果和蔬菜,此外也將向那些定製了「每周速遞蔬果籃」的柏林市民配送農產品。此外,農場還將向餐廳出售澳洲肺魚。「或者有人打電話來說,我周末要舉辦一個燒烤晚會,我要買十條魚,那麼我們也會快遞給他。」萊斯赫說。由於農產品就在附近生產出來的,因此「效率城市農場」生產出來的產品獲得了社會的歡迎。去年諮詢公司ATKearney在德國、瑞士、奧地利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食品在本地生產是最重要的,甚至比其是否為有機食品還更重要。ATKearney公司稱,質量、新鮮度以及對本地經濟的支持是民眾對本地區產品抱有熱情的原因。ATKearney公司將這類食品稱為「新型的有機食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