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種出了「海水稻」 計劃3年內畝產突破2百公斤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成立,這是大陸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擔任該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 大 中 小 在近日舉行的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介紹了正在探索種植的『海水稻』。據瞭解,青島市日前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這是大陸國內首個國家級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袁隆平擔任該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學家。該中心計劃在3年時間內,實現海水稻種植畝產突破200公斤的目標。根據人民日報報導,而袁隆平希望未來能夠培育出畝產300公斤以上的海水稻。之所以定下這個目標,袁隆平說,種水稻需要施肥、灌水、治理病蟲害,這些都需要成本。目前海水稻產量不高,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是半野生狀態。農民種了連成本都收不回,積極性就不高。但如果能提高到畝產300公斤,種海水稻就劃得來了。袁隆平說,目前在青島的『海水稻』實驗仍在推進,未來期望能夠用更鹹更鹼的水灌溉。『全國有十幾億畝的鹽鹼地沒種莊稼,還有幾千萬畝的灘塗,如果利用起來大陸全國推廣一億畝海水稻,每畝300公斤,將增收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全年的水稻產量。』 袁隆平認為,海水稻很有發展前途。袁隆平介紹,海水稻推廣的關鍵是要提高其抗鹽濃度,在育種方面分兩個路線:一個是常規育種,把抗鹽的特性轉移到高產品種上面來;另一個是分子技術,把抗鹽的基因克隆出來轉移到高產品種上去。他還認為,分子技術效果更好,但難度較大。袁隆平還說,國外有些科學家也在從事海水稻的研發。但大陸在這一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在大陸南方大江大河的入海口,生存著耐鹼性強、抗病性強、生命力強的野生海水稻,為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資源基礎。接受採訪時,袁隆平還回應了對雜交水稻『高產低質』的質疑。有人認為雜交水稻雖然產量高但往往質量不高,甚至有些消費者偏愛外國優質米。袁隆平表示,雜交水稻同時實現高產和優質,難度很大,但產量和質量不是對抗性的矛盾。袁隆平說,『有人對雜交水稻有片面看法,認為高產就不優質,以前確實有些雜交水稻品質一般。但要看到,上個世紀,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必須把產量放在優先地位。』袁隆平說,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人民不滿足於吃飽,還要吃好,我們也改變了戰略,既要高產,又要優質,但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我們已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大米「超優千號」,品質可以與市場上一種80元人民幣半斤的日本米媲美。日本商人專門來找我們,並取樣檢測了,評價說有彈性有嚼頭,口感很好。』袁隆平自豪地說。他認為,一些優質米價格非常高,有市場炒作的原因,通常老百姓吃不起。他還強調,大陸人多,人均耕地少,我們要高產優質,不能低產優質,保障糧食安全就要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海水稻比普通水稻高很多。圖為幾名成年男子和海水稻『比身高』。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