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嚴厲的媽媽變成溺愛孫子的魔人?!大腦研究來解密!兩招溝通技巧降伏寵孫的阿嬤~

剛坐上「母親」這個寶座的你,是否曾好奇~為何過去的阿嬤們(自己的媽媽)都是以嚴格著稱,但如今卻成了超寵溺孫子的魔人?美國埃默里大學就在202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觀察了祖母的大腦活動,一起來看看到底是為什麼吧!

這項來自埃默里大學的研究選取了50位年齡在90歲以下、有3至12歲孫子女、平時身心健康且與孫子女積極互動的阿嬤作為研究對象。他們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觀察這些阿嬤在看見自己的孫子女時,腦部活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研究顯示,當阿嬤們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時,大腦中負責「認知同理心」的區域會活躍,「認知同理心」表示她們試圖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但依然保有高度的自我意識,僅限於「理解」,並不一定能夠「共鳴」。

然而當阿嬤們面對孫子女時,大腦中與情感同理相關的部分則會被啟動,使得她們更能建立深厚的情感聯繫,與孫子女的情緒共鳴。這也讓阿嬤們更渴望和孫子女共度時光,更願意付出愛與關懷。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埃默里大學的教授 James Rilling 指出,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孫子女還年幼,比自己的孩子更加「可愛」,導致阿嬤們在照顧孫子女時情感主導了理性(笑)

然而,Rilling教授也強調,在研究中他們選擇的對象都是身心健康、與孫子女有積極互動的阿嬤,並不代表所有老年人都會呈現相同的行為。特別是對於原先身心狀況較差、經濟狀況不佳、與後代互動不頻繁的祖父母,他們的表現可能與研究中觀察到的情況截然不同。因此,該研究僅供參考,並不能一概而論。

遇到寵孫魔人該怎麼辦?
當面對極度寵愛孫子女的阿公阿嬤時,身為父母的我們或許會衝動的說:「媽媽,你不要這樣行嗎?」或者「爸,這樣對他不好的。」不過,如果我們稍微冷靜一下,會發現大多數人在被責難時首先會想要為自己辯解。所以,我們可以先從理解對方的角度出發。

阿公阿嬤寵愛孫子女的初衷絕對不是想讓他們變成公主王子病,他們只是出於純粹的「愛」!因此,我們可以用「你對孫子女真的是太有愛了」、「沒有人能比得上你們對孫子女的疼愛」來開場,然後再以溫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另外雖然婚後雙方形成一家人的表象,但實際上許多長輩並未真正將孩子的伴侶當成自己的親生子女~若這時候擅自介入溝通,不僅可能破壞溝通關係,還可能導致自己與另一半的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尷尬!因此,建議夫妻雙方先討論好後,再各自與自己的父母進行溝通會更為明智唷~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