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健終於說出堅持「剃光頭」的真相! 原來他童年時是這樣活下來的!簡直不可思議!

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張衛健都是一副搞怪無厘頭的樂天派形象,贏得了觀眾無數的歡笑。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張衛健一副光頭的形象展示在大眾面前,是因為年老絕頂了麼?原來是一個製作人說「張衛健無毛是不值錢的」,聽到這話的張衛健毅然剃光頭,他要證明給所有人看,沒毛的張衛健也很有價值。張衛健的倔強性格源自童年。童年時,張衛健的爸媽常年爭吵,尤其是爸爸總會無緣無故將孩子和妻子爆打一頓,「家裡的家具會飛」,這是張衛健的幽默調侃。張媽媽經常會三更半夜起床燙尿布,原因是爸爸如果知道孩子尿床會暴打媽媽。後來爸爸出軌走了,媽媽曾跪在地上央求不要走被拒絕,堅強的張媽媽經過千辛萬苦把三個孩子撫育成人。張衛健很感激媽媽。童年的陰影面積,到底在張衛健心裡多大,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他與妻子張茜結婚前曾有兩次分手經歷,原因是童年家庭的不幸福讓他恐婚。有人說,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最近也有寶媽留言,說夫妻雙方已經看誰都不順眼,好幾次的打鬥把孩子都嚇哭了,這日子還該為了孩子而維持下去嗎?其實,傷害孩子更大的,不是離婚這事兒,而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現的不和狀態,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比父母分手更甚。先聽聽那些不幸家庭里,孩子們的那些小小心聲吧:3歲小文文:「我不乖,爸媽就會吵,我一定要乖乖的。」4歲的小俊俊:「爸媽吵架,我很害怕,喜歡躲床底,不敢說話。」 5歲的小番茄:「他們喜歡砸家具,像怪獸打架,我現在更喜歡跟奶奶住。」6歲的小丁:「我爸媽喜歡黑臉,他們有時2,3天不說話,每次我很緊張,在家裡不敢亂說話。」6歲的小魚:「爸爸喜歡打媽媽到流血,我現在看到血就會暈,好恐怖!」……看完這些小朋友的話,真心覺得心疼。爸媽們真的忍心因為大人的矛盾傷害自己可愛而無助的孩子嗎?5歲的可憐孩子,因父母爭吵不能正常上幼兒園有一個孩子,2歲多時,父母有一次吵架,他剛好想上廁所,媽媽一邊跟爸爸吵,一邊帶他上廁所,冷不防爸爸的木棍打在媽媽身上,媽媽重重地摔倒在地,他隨即被媽媽壓在身下。強烈的恐懼讓他一下子就拉褲子上了,爬起來的媽媽已經跟爸爸廝打在一起。後來吵鬧停息後,媽媽一邊給孩子洗褲子,一邊還沒忘記指責孩子總是給自己添麻煩。孩子從此屎尿失禁,現在已經5歲,根本不能上幼兒園,稍微一點緊張就會讓他屎尿失禁。 從兒童心理學方面解釋,經常目睹爸媽吵鬧的孩子,性格有哪方面的影響?1、孩子喜歡暴力父母經常吵鬧,他們的孩子往往比較暴力。表現為他們可能在搶玩具或跟其他小朋友吵鬧時,更容易伸手就打。因為爸媽的吵鬧日積月累地告訴自己——用粗野的方式能處理事情。2、缺乏安全感父母爭吵過程中,目睹過程的孩子會充滿恐懼,他們很抗拒父母的這種行為,但自己卻無能為力。他們擔心父母的爭吵打鬧會傷害到對方或者傷害到自己,並且父母的形像在吵架那刻變得面目崢嶸,跟平時關心愛護自己的父母完全不同,這種陌生感也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3、不合群、人際困難父母經常爭吵的孩子會比較自卑,他們常常會因為有這樣的父母而感到羞恥,雞飛狗跳的場景會讓孩子感覺自己不被父母愛、低人一等。跟同齡孩子相比,他們更容易拒絕讓自己快樂,所以會造成他們的不和群和人際困難。 4、對批評過度敏感經常爭吵的家庭充斥著各種批評,更多時候父母是因為某句話就大打出手,在這樣環境下,孩子對話語尤其是批評性的話語會過度敏感。即使小小的批評也會讓引起他們強烈的過激反應。據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他們更容易怨恨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相處模式會讓他們感到厭煩,甚至會想方設法遠離。具備3個要素,才是理想的家庭模式1、夫妻相互諒解,相親相愛理想的夫妻關係,應該是雙方都能看到對方的優點,承認缺點是每個人都有的,看到對方的好,接納對方的不好。遇到矛盾心平氣和地溝通,不紅臉、不爭吵。平時還不忘在孩子秀秀恩愛,親吻、牽手、溫情照料對方,這一切會被孩子看在眼裡,成為日後孩子擇偶和幸福婚姻的標準。 2、絕不在孩子面前評論另一方的不好無論對方有多少大毛病,也無論自己對對方有多大的不滿和不耐煩,都不建議把孩子當抱怨「垃圾桶」,肆無忌憚地批判對方這裡不對、那裡不對。這樣的行為只會讓孩子困惑和痛苦,他們不知道自己到底選擇跟誰站在一起。一旦家庭有孩子參與的對立人群,就很容易導致更多的矛盾滋生。3、夫妻即使吵架,也要避開孩子,事後還要跟孩子解釋即使忍不住要爭吵一下,也最好避開孩子,不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恩愛甚至醜陋的模樣,因為孩子內心會充滿不安,還容易讓孩子將父母的矛盾歸咎於自己。爭吵後,最好當著孩子的面和好,同時還要告訴孩子,父母爭吵是因為對某個事情的意見不一致,並不是對自己有看法。還不要忘記跟孩子說:「無論發生什麼,爸媽永遠愛你」,以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來源:m.life.tw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