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治霧霾需要一輩子?我們沒理由這麼「等」
從效果上講,治霾當然難一蹴而就,但就緊迫性而言,治霾就得“只爭朝夕”,努力將霧霾存在的“歷史時期”縮短。近日,“霧霾輿論場”有一種聲音稱,我國治霾需要30年,有的甚至說要50年,還有人說需要“犧牲”一代人……這些聲音無不在昭示一個悲觀的前景:治霾是一場持久戰,期盼霧霾“永別”不切實際。當然,這些數字不是空口說的白話,因為倫敦治霧霾用了30年,洛杉磯治霾耗費了50年,倒也符合先例。然而,現實真的如此悲催?我們真的需要苦熬數十年?霾的核心物質除了懸浮在空氣中的煙、灰塵等,還有很多屬於PM2.5的工業排放物,一旦吸入人體,就可能黏附在人體的下呼吸道中,產生目前還並不十分清楚的危害。霧霾的形成與空氣的濕度、流動、降水等氣象條件有關,但工業生活中的各類排放物,依然是主要因子之一。所以,治理霧霾不能只是靠天吃飯,靠時間來消解,從自身的生產活動中下手,才是關鍵。 當前,最為迫切的問題是,霧霾與排放息息相關,但具體與哪類排放物質有關,現在並不清楚。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霧霾的大範圍產生並沒有與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呈正相關,出現的時間也未與工業活動高峰期呈正相關,甚至是在節能減排的趨勢中逆勢增長,這與倫敦、洛杉磯的霧霾特點有些不同。因此,當前最需要考量的不是多長時間能治理好霧霾,而是導致霧霾形成的最大“嫌疑犯”究竟是什麼物質。其實,在治理霧霾方面,我們國家已經擁有了許多良好的先決條件,比如,現代的治霾技術、理念等;在能源的使用方面,清潔能源的比重也日益增大,二氧化碳、硫化物的排放總量處於穩步下降的趨勢。而且,我們有著倫敦、洛杉磯的前車之鑒。中國科協副主席秦大河之前就曾說過:霧霾天氣消耗要取決於能源結構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變化以及全體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我想30年太久,三五年也不現實,我們需要一定的歷史時期”。而要縮短這個“歷史時期”,在治霾力度上絕不可馬虎。刮骨療毒,容不得假把式。前不久財政部發布《關於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檢查典型案例的通報》,公布對9個省(區、市)2013至2015年中央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檢查結果,發現上億治霾資金被挪去發工資搞招待。這顯然是對治霾按“快進鍵”的阻礙,也必須儘早消弭。我們沒有理由等待“一代人的一輩子”才能治理好霧霾,只要踏踏實實搞清楚霧霾背後的“元凶”,對症下藥,也將鐵腕治霾的高壓態勢延續,消除霧霾就不會綿綿無期。MeasureMeasure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 喜歡這篇嗎?快分享吧! |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