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50年前如何入美? 加拿大病人蒙冤35年

在美國愛滋病的傳播史上,已逝的加拿大籍空務員蓋爾坦·杜加(Gaétan Dugas)被扣上「零號病人(Patient Zero)」的帽子,長達30餘年之久,甚至被《紐約郵報》稱為「給美國帶來愛滋病毒的男人」。愛滋病病毒。當地時間10月26日,一份正式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的研究報告為蓋爾坦·杜加正名,糾正了這個「歷史錯誤」。藉助現有的基因技術,這支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了數千份來自紐約和舊金山兩地、已保存30多年的血液樣本。從中,研究團隊得到8種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遺傳密碼,並以此建立起HIV病毒家族的脈絡,追溯HIV病毒是如何「闖」入美國的。蓋爾坦·杜加(Gaétan Dugas)事實上,為美國帶去這種致命的傳染病毒的「始作俑者」,並非是背負了惡名的蓋爾坦·杜加。結果顯示,在1981年蓋爾坦·杜加被發現患上愛滋病之前,HIV病毒已經「潛伏」在美國大陸10年左右。通過基因對比,Michael Worobey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這些上世紀70年代的病毒已經具備了基因多樣性,且病毒株和海地的相似。由此,愛滋病進入美國的傳播路徑逐漸清晰:大約在1967年,HIV病毒從非洲剛果來到位於加勒比海北部的海地,並在1971年被傳播到紐約,在1976年從東海岸擴散到西海岸的舊金山。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追溯出HIV病毒入侵美國的路徑圖。 來源:《紐約時報》來自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的傳染病專家Jacques Pépin認為,這項剛發表的研究數據與他在2011年所得出的全球HIV病毒傳播路徑相吻合。根據先前的相關研究和非洲殖民史,Jacques Pépin認為,HIV病毒在上世紀60年代從剛果的金夏沙市傳播至海地,這或許和聯合國從海地招募行政人員至剛果工作有關。比利時對剛果的殖民統治結束後,或有人從剛果攜帶著HIV病毒回到海地。至於HIV是如何從海地蔓延至紐約,Jacques Pépin猜想,血液傳播和性傳播都有可能。1971年時,每月大約有1600加侖(1加侖=4.546升)的血漿從海地出口至美國,用於血友病的治療。而海地的私人血液交易公司往往沒有合格的消毒措施,美國有大批血友病人死於愛滋病。此外,海地的性旅遊業發達。 除了釐清HIV病毒入侵美國的路線圖,這項研究報告的另一個意義,是澄清了蓋爾坦·杜加在HIV病毒傳播中所扮演的角色。蓋爾坦·杜加(Gaétan Dugas) 來源:維基百科蓋爾坦·杜加是美國記錄在冊最早被確診的愛滋病人之一。1984年的一項追蹤調查加重了蓋爾坦·杜加是美國愛滋病源頭的猜想——在40位有愛滋病晚期癥狀的男同性戀者中,有8位曾和蓋爾坦·杜加有過性關係。但據《紐約時報》報道,實際上,該調查所忽視的是,患者並非全在感染HIV病毒後的10個月內就會發病,有的多達數年,有可能在接觸蓋爾坦·杜加前已經感染。 就像一次失敗的親子鑒定,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對比分析蓋爾坦·杜加的HIV病毒遺傳密碼,發現他所攜帶的HIV病毒也並非特殊的病毒株,在病毒演化進展上比較靠後,確認蓋爾坦·杜加不是源頭。「他是歷史上最被妖魔化的病人之一」,該研究的參與者、研究科學史的Richard McKay博士評論道。戲劇化的是,蓋爾坦·杜加被冠以「零號病人」屬以訛傳訛。《紐約時報》援引最初研究這項疾病的調查員Harold W. Jaffe表示,當時,蓋爾坦·杜加被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標記為「Patient O(Patient Outside California)」,表示他是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以外的病人。後期,因為字跡模糊不清,「Patient O」逐漸變成了「Patient 0」,而後者代表的意思是第一感染源。和「零號病人」稱號相對應的,關於蓋爾坦·杜加的不良傳言也愈來愈多,刻畫了一個不顧勸阻,通過性傳播大肆擴散病毒的負面形象。 而事實上,蓋爾坦·杜加曾配合研究人員進行研究,提供了與之有過性行為的名單。調查人員從中研究出,蓋爾坦·杜加所攜帶的HIV病毒株HIV-1 M組B亞型可通過男性的同性性行為傳播。也正因為如此,在尚未弄清愛滋病的全部傳播途徑之前,愛滋病一度被稱為「gay cancer(男同性戀癌症)」。蓋爾坦·杜加表示過要與愛滋病魔抗爭,但發病3年後於1984年去世,年僅31歲。 來源:big5.backchina.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