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農抱著大西瓜
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不經意間看到這樣一條信息,顯得比較特別,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忍不住的想法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事情是這樣的,有個網友在網上提的一個關於西瓜的問題,真的讓我漲知識了。
問題是:農民種植西瓜,為什麼要在西瓜上壓一塊石頭?有什麼用嗎?
這個提問吸引很多人來回答和評論,在網上各種聲音都有,回答和評論真的是豐富多彩。
有的說怕西瓜跑掉了,要用石頭壓著它就不會跑掉了;有的說根本沒有這回事,就是有個拍影片的人,
為了好玩吸引別人眼球才這樣玩的;有的人說是給西瓜做記號,這樣就知道西瓜是什麼時候成熟一眼就能知道,
不用到時候又一個一個的去查看,節省時間,不用反復的去確認;有的說怕被鳥啄了西瓜,西瓜會壞掉,影響品質;
有的說是為了促進西瓜的生長,讓西瓜可以口感更好等等,回答和評論的人真是太多了。
下面發表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聊一聊為什麼西瓜上面要壓上一兩塊的石頭:
石頭壓在西瓜上
一、做標記,方便辨認
都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瓜農種植的西瓜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開花時間、坐果時間、膨大時間都是不同的,
特別是在西瓜的膨大期,西瓜的數量眾多,多好的記性都不可能記住所有西瓜的生長情況。
1、放上幾塊石頭就能夠像用筆做了筆記一樣,
減輕後期對西瓜的排查工作量,
讓西瓜種植者在比較遠的地方就能夠清楚的知道每個瓜的生長情況
(比如:用石頭數量表明這是第幾批授粉的或者第幾批坐果的),
防止西瓜到了採摘期而忘記採摘。
2、為了
保證西瓜正反面的光照更加平均,瓜農會對西瓜進行來回翻面,
用石頭的數量可以來登記每個瓜翻面幾次,這樣就不會混亂了。
3、成熟的西瓜一般都是瓜農們一大早起來採摘,然後運到市場上面去賣,
為了趕上售賣的時間和保證西瓜的新鮮度,會在早上天開始濛濛亮的時候就開始採摘。
早上這個時間段光線不足不能夠清楚的看清西瓜的長勢,
提前做好標記,第二天看著石頭就可以摘西瓜了,不會浪費時間。
用石頭在西瓜上做標記
二、趕跑小動物,防止西瓜被咬
記得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裡面有一篇寫的一個少年人看守西瓜的場景。
文中有一段這樣的描述: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胡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
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西瓜種植在野外的地裡頭,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有一些的動物來偷吃西瓜,空中的飛鳥也會來啄食西瓜。
瓜農不可能一整天都能盯著西瓜,況且西瓜地那麼大,有動物來吃跑過去可能都來不及追趕已經被咬壞了,
所以
在上面放上石頭,可以讓穿梭在西瓜果園的動物們聽到石頭滾落的聲音,害怕逃走。
還可以讓空中的飛鳥不會直接啄到西瓜表面,而是啄在石頭上,啄在石頭上小鳥發生疼痛就會飛走了。
少年閏土在看守西瓜,用叉刺向猹
三、提高西瓜的糖分
石頭吸收熱能,釋放熱能的速度都很快,在西瓜上面放石頭可以增加西瓜的甜度。
石頭能夠吸收很多太陽的熱能,在白天吸收的熱能會比西瓜吸收的熱能來的多。
等到太陽下山的時候,石頭還能夠給西瓜傳遞能量,在晚上溫度下降的時候,石頭會變的冰涼,給西瓜降溫。
這樣一冷一熱的溫度差,能夠增加西瓜的晝夜溫差,讓西瓜的糖分更高,吃起來的口感更好。
甜甜的西瓜
四、防止西瓜滾動破裂
在西瓜上面放一兩塊石頭在當地的特殊情況決定的,在南方地區很少看到西瓜上面會放石頭,在西北地區比較常見。
這可能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西瓜風沙比較多比較大,在南方很少有這樣的天氣情況。
西瓜是圓形或者橢圓形,風沙大很容易出現來回滾動,來回不停地滾動會影響西瓜的內部以及表面的品相。
在上面壓幾塊石頭,可以增加重量,防止西瓜被風沙吹的來回滾動,減少碰撞,防止破裂。
草叢中破裂的西瓜
來源:網路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秦始皇陵為何至今不敢挖?專家拿出衛星俯拍圖後,大家恍然大悟!古董文物,承載的則是一群人,一個地區乃至一個民族的記憶。
從本質上來說,它們和自家珍藏的老照片一樣如果沒有老照片,可能會想不起一些曾經的同窗好友;
而沒有了文物,我們可能無法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先祖們曾經走過的路。
為此,許多古代墓葬被我們挖掘開來研究。
那麼最著名的陵墓就是秦始皇陵,為什麼秦始皇陵到現在都不進行挖掘開發呢?
專家們經過了高科技的分析,等到專家拿到衛星圖的時候,大家才明白為什麼現在不能打開。
秦始皇陵的規模十分龐大,墓塚非常高,周長就有2000多公尺,
而經過科研人員的計算後,秦始皇陵的佔地面積達到了驚人的22萬平方米。
那這麼大的空間裡,是不是有大規模的地下宮殿和建築?
這都是我們很好奇的,但是秦始皇陵跟驪山是分不開的,
如果要挖掘秦始皇陵,這就相當於把整座山都給挖開,難度係數實在太大了。
從風水學上說,秦始皇正是有了這“五爪金龍”的建立才能夠戰無不勝,
一統六國,最後得到天下,結果這種說法在當時一一應驗了,天下果真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最後秦始皇陵也成了“龍脈”,一直護著大秦打下的江山,而且後來的君王陵墓都一直承載著這種思
想。從這兩張照片上可以看出華工到嬌山這個地方,就像是一條巨龍一樣,
秦王的陵墓就在龍眼的位置,當初秦始皇要將陵墓放在這個位置我們立馬明白了,
所有人也想通了,而且秦始皇在離世前還說自己即使不在了,
也要用龍魂來庇護華夏民族,保華夏萬世千年不衰。
而且,如今的技術尚未達到可以挖掘秦始皇陵的水準。
1974年,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人發現,於是專家開始進行挖掘工作,
剛開始的兵馬俑可不是現在這樣的土灰色,而是個個神采奕奕,身上的顏色分明,
但是在接觸空氣後的幾分鐘,兵馬俑身上的顏色迅速脫落,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那麼秦始皇陵中盛放的東西是不是遇到空氣後也會變為灰燼?
如果我們挖出來卻無法保護,這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而且秦始皇陵的地形佈置十分特殊,如果想挖,就必須全面揭頂,去掉上面的封土,
而秦始皇陵中有大量的水銀,從哪裡打開會比較安全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同時挖掘所需的經費非常大,就單單運走56.25平方公裡的土運走就要耗費大量的資金。
所以在短期之內,秦始皇陵是不會被挖掘的,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
總有一天我們能看到真正的秦始皇陵。
來源:網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