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哈勃望遠鏡拍到原始星云,距地球1300多光年,中心有亮光

不斷的向太空更遠處去探索一直是現代科學家和天文學家在努力的一件事情,即使我們身處太陽系中,關于更「遙遠」的天體消息,也是會通過韋伯望遠鏡時不時傳遞來的。
如今,韋伯望遠鏡又拍到了一個神秘天體,據稱距離地球有1300多光年,不可謂不振奮人心。

韋伯望眼鏡
星云是太空的古老歷史我們都知道,天體都是圓形的,會根據自身的能量或者位置,自發光或者反射出光亮。
如今拍到的這顆天體,則是呈圓盤狀,中心處發出了光亮。

其實這個圓盤狀的星體,早在2009年的時候哈勃望遠鏡也曾經拍攝過,因為其形狀和當時的圖像并不清楚,甚至當時有人認為這是一個UFO(不明飛行物),畢竟近現代很多傳說中的UFO也都是圓盤狀的會發光的。

好在,本次韋伯望遠鏡拍攝得足夠清楚,更高的攝影能力和探測能力,也揭示了更多關于這個發光圓盤的真相。
這個大概位于獵戶星座的圓盤星體,應該是一處原始星云。

近些年,我們發現了非常多的原始星云,其誕生時間可能要從有銀河系開始算,非常多的恒星都誕生于星云中,也包括我們身處的太陽系。
現代科學、天文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各類天體誕生,也是要利用星云來計算的。

比如星云集中的地方,受引力影響會釋放能量,可能會引起新星的爆發,發生核聚變等反應,從而內部產生新的星系,本次拍到的獵戶星座星云,在很久之后,或許也會從星云成為一個星系。
原始星云中的氣體,在某些作用下,密度和熱量會增加,當自身的能量和引力遠超于其他周圍的物體時,就會產生一顆恒星。

當然這個過程漫長而復雜,并非是現代科學技術能夠完全的掌握和了解的。
這些拍到的在獵戶座的星云離地球有1300多光年,處于獵戶星座的核心位置,這在已發現的星云里是距離最近的一個,也是可能會誕生恒星的最活躍的位置。
本次據哈勃望遠鏡的觀察,我們就在這個星云中找到了一顆尚在孕育中的恒星,被一種塵埃包裹著。

研究原始星云的意義非常重大,除了了解到遠在1300多光年外的獵戶星座的天體情況,還可以從模擬演化太陽系的誕生,從而解答很多的未解之謎,比如地球如何誕生和進化至今,比如人類的起源等等。

畢竟大概在46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也是如此,既沒恒星也沒衛星,也是一片原始星云,終于在某一天,因為引力的積累或者內部發生了一些不可知的變化,引起了超新星的爆炸,這才有了太陽系,有了我們熟知的行星和衛星,有了地球。

後來科學家們又在附近區域觀測到了一塊小的星云團,其中發現正在孕育的恒星有幾十顆之多,也驗證了銀河系誕生的一些猜想。

不過大部分的星體都呈球狀,而本次拍到的獵戶星座星云呈圓盤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個附近的星云的分子云轉動的非常快,導致中間部分聚集的物質越來越多,引力也越來越大,中間的溫度也劇烈上升。

所以整個星云開始呈現扁平狀,而中心處則可能就是日后最高溫的恒星,就如同太陽系中的太陽,就目前的數據來看,獵戶星云里的最中心的恒星的能量和熱量,要遠超現在的太陽。

獵戶星云
恒星的誕生和消亡恒星誕生于原始星云,這是目前科學界的主流觀點,那麼恒星誕生后又將經歷哪些階段呢?
雖然地球很大,但在茫茫宇宙中,也不過是一顆恒星罷了。晴朗無污染的夜空里,我們憑借肉眼即可看到天上的幾千顆星星。

在沒有宇宙飛船和望遠鏡的古代,中外的占星學界都通過非常樸素的觀測手段,繪制了至今仍有參考意義的星系團。
據已知的數據來看,宇宙中的恒星數量可能超過了地球上的沙子總數。即使是像太陽這般能量強、密度大的恒星,在宇宙中也是數量很多的。

那麼這麼多的恒星,誕生后會經歷哪些階段,又將何去何從呢?
在恒星誕生后的幾百萬年后,才會達到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我們的地球如今就算處在平穩的狀態,不再會有過大的自然災害,從而才有了演化生命的可能性,這一階段也被稱為主序星階段。

等過了這個階段,能量逐漸耗盡的時候則進入了紅巨星階段,也是恒星的老年期。
根據實際星球的質量和大小不同,每個階段實際的時間也有較大的差異。
當恒星內部因為各種原因極不穩定后,紅巨星也會爆發,將物質重新外擴到星云中,這時候恒星的內核則是發著白光的白矮星。
這時候,星球的生命早已不復存在了。

以目前的研究結果看,太陽和地球都仍處在青壯年時期,再未來的幾十億年大概都能維持現有的穩定,但人類還是不得不考慮后面可能發生的事,包括一些未知的可能。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