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蓮舟自詡武當第一俠,卻做夢也沒想到,七俠中有1人早已超越了他

常言道:「俠之小者、劫富濟貧,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武當七俠,正是介于這大與小之間的俠者。論品行,他們在張三豐的影響下,個個出類拔萃,不染俗塵。而論武功,他們并非并駕齊驅,而是因為各自的慧根、資質和際遇的不同,有了參差不齊的武學成長值。那麼,究竟誰才能擔得起武當第一俠的稱號呢?

【1】
武當七俠,武學根基很好,畢竟是傳承張三豐的武當武學,可以說是根正苗紅。加上武當武學,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不受限于年老體衰,反而愈老愈強,張三豐也是在百歲之后才達到武學巔峰的。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武當七俠中,有三個人是最遺憾的。
其一,就是三俠 俞岱巖。俞岱巖一出場,武功段位就不低。當時,他已過而立之年,習武時間不短了。從他的武功表現看,可以輕松打敗長白三禽這類人物,打殷野王也未落下風,奈何被殷素素的暗器暗算,導致全身麻痹,在被送回武當山的途中,又被汝陽王府高手阿三以金剛指力所傷,導致全身癱瘓。也就是說,俞岱巖的武學生涯也就到此為止了,如果沒有這段經歷,以俞岱巖的資質,后期完全有爭武當一俠的潛質。

其二,就是五俠 張翠山。在出場時,武功雖不及俞岱巖,但是他畢竟比俞岱巖年輕,潛力很大,為什麼這麼說呢?原文道:
近年來張三豐極少顯示武功,殷梨亭和莫聲谷兩個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遠橋和俞蓮舟代授,因此張翠山雖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實已是他親授武功的關門弟子。
也就是說,張翠山后面雖然有兩位師弟,但是,他實際上才是張三豐真正的關門弟子。張三豐對他也很是器重,甚至在修煉絕學時,默許他偷窺。

張翠山吃了一驚,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后,師父雖不回頭,卻早知道了,當即走到廳口,說道:「弟子得窺師父絕藝,真是大飽眼福。我去叫大師哥他們出來一齊瞻仰,好麼?」張三豐搖頭道:「我興致已盡,只怕再也寫不成那樣的好字了。遠橋、松溪他們不懂書法,便是看了,也領悟不多。」說著袍袖一揮,進了內堂。
其實,這里也能看出,張三豐對張翠山的寵愛,是源自于張翠山與自己的脾性比較合拍。
這一晚兩人更是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喪亂而悲憤,以遇荼毒而拂郁。張三豐情之所至,將這二十四個字演為一套武功。他書寫之初原無此意,而張翠山在柱后見到更是機緣巧合。師徒倆心神俱醉,沉浸在武功與書法相結合、物我兩忘的境界之中。
甚至可以說,張三豐是將張無忌當作未來的武當掌門來培養的,因為張翠山無論從資質,還是潛力,都是被張三豐所認可的。只是當時張翠山還太年輕,武當武學屬于大器晚成型的,需要經過歲月的洗禮,越到晚年,武功進展越快。

可惜的是,張翠山與殷素素結緣后,人生軌跡被改寫,當他得知三師兄俞岱巖致殘與殷素素有間接關系后,無顏面對俞岱巖,自刎而死。他的無限潛力,也隨之消失殆盡,實屬遺憾。
其三,就是七俠 莫聲谷。莫聲谷在武當七俠中,年齡最小,也未能得到張三豐真傳,所修武功,多為大師兄宋遠橋和二師兄俞蓮舟傳授。當年他參加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曾用武當劍法,刺傷了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殷天正,但最終敗給了殷天正,這也是莫聲谷的最好成績,說明他與明教法王有一戰之力。

不過,莫聲谷的武功,比不過自己的六個師兄,整體實力墊底。雖然他死于陳友諒和宋青書的偷襲,但也說明他的武功并沒有什麼優勢。
以上三人,都因為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有的早早下線,有的終生不能習武,未能繼續自己的武學之路,遺憾退場。
【2】
下面說說四俠 張松溪和六俠 殷梨亭。
張松溪是武當七俠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主要是他并不以武功見長,而是以智慧聞名。雖然他并沒有將武功作為重點,但是他畢竟是張三豐的親傳弟子,也修煉了太極心法,到了晚年,武功進境加快,修為也不會太低,整體實力,肯定會在俞岱巖、張翠山和莫聲谷之上。

殷梨亭,是武當七俠中幸運值最高的一位,他本來與峨眉派紀曉芙有婚約,奈何紀曉芙戀上了明教光明左使楊逍,還和其生下一女,名為楊不悔,這成了殷梨亭難解的心結。后來,殷梨亭被人暗算,和俞岱巖一樣,全身殘廢,幸而被張無忌找回的黑玉斷續膏所救,他在養傷時,紀曉芙的女兒楊不悔對他不離不棄,精心照顧他,二人最終發展成了忘年之戀,最終收獲美好的愛情和婚姻,可以說是因禍得福了。
殷梨亭的武功,明顯高于后期武功大進的宋青書,以及丐幫長老級別,但是略低于楊逍,屬于一流水平,在武當七俠中,他的實力僅次于兩個師兄宋遠橋和俞蓮舟。
【3】
這樣看來,武當七俠第一名,只會在 宋遠橋和 俞蓮舟之間誕生。
當年,張無忌和父母從冰火島返回中原時,俞蓮舟含蓄地承認,自己是武當七俠中,武功最高的一位。俞蓮舟一向謙虛謹慎,能夠自詡七俠第一,說明他是有這個自信的。

但從他在最后少林一戰中的表現看,他的實力被高估了,因為,他只和玄冥老二中的一人鶴筆翁對了一掌,就需要打坐很久才能恢復,可見,他的實力就算不次于宋遠橋,也不可能高于宋遠橋。
宋遠橋是張三豐的首徒,他自稱,他已經得到張三豐六七成的真傳,在光明頂一戰中,宋遠橋大戰殷天正,殷天正因為忌憚宋遠橋的實力,最終放棄比拼內力,選擇與宋遠橋握手言和。

前面提到過,武當武學,隨著修煉者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特別是晚年以后,更是進展飛速。宋遠橋比俞蓮舟年長,內功修為肯定在俞蓮舟之上,他對武當武學的理解和領悟,也不會次于俞蓮舟。況且,他是張三豐的首徒,如果武功連師弟都不如,怎麼能說得過去呢?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