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虛擬的嗎?一部分人認為宇宙是真實的,因為我們有感覺很真實的觸感,視覺,聽覺,以及看到的一切都顯得非常真實。另一部分人認為宇宙是虛擬的,因為我們其實分不清虛擬和現實,我們對宇宙的所有感知都由大腦告訴我們,但很多事實證實,大腦給我們的反饋在很多方面都并非真實。因為大腦的特殊能力,我們其實無法分辨真實和虛幻。
人類對宇宙的感知屬于被動感知,有光我們才能看到,有聲波我們才能聽到。當我們用手摸任何東西時,觸感也是經過神經元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告訴我們,這個物體到底扎不扎手。并且,當我們開始研究量子領域時才發現,任何物體之間其實都沒有接觸,所有原子都是由力場支撐起的空殼,原子與原子之間并沒有接觸,也就是說我們觸摸任何東西得到的觸感并非真實,只是感受到了原子力場,那麼我們所謂的觸感就非常可疑了。
換句話來說,我們在感知宇宙時得到的一切反饋,都先經過了大腦的處理,然后得到的是大腦處理過的數據結果,通過這些數據結果在我們的感官中構建了這個宇宙的模型。并且誰也不知道,我們共同看到的東西是否是一樣的。宇宙是否是虛擬的很難證實,也很難證實不是。就像一個夢境,在夢境中你無論如何都證實不了那是否是一個夢境。
如果宇宙是虛擬的,我們都處于一個巨大的全息投影的系統當中時,數據交換的中樞在哪呢?如果宇宙是虛擬的,我們都是數據的一部分,那麼一定有一個數據交換的中樞,這個中樞才是控制這個世界會在和這個世界交換數據的源頭。那它在哪呢?其實宇宙就是一個超級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儲存著巨量的數據,比如我們現在還能接收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被宇宙儲存的數據之一,這些輻射誕生于宇宙形成之初,已經經過了138億年我們仍舊能夠接收到這些數據。包括其他很多數據都保存在宇宙當中,我們如果向宇宙發射任何數據,只要宇宙沒有毀滅,這些數據就會一直保存在宇宙空間中,問題只是這些數據被空間稀釋而已,并不會消失。
這麼看來,宇宙其實就是一個硬盤,那連接硬盤的數據中樞呢?其實宇宙的各處都有不同的數據中樞,這就是每個星系的黑洞。不過黑洞只是一個數據輸入口,因為進入黑洞事件視界的所有數據均不能再返回,像不像半導體的功能呢?只能單向傳輸數據不能雙向傳輸。那麼數據的輸出口在哪呢?應該就是恒星了,因為恒星實際上只輸出數據而不輸入數據。那些塌縮的恒星,比如白矮星,中子星可能就是從輸出轉換成輸入設備了,因為它們的最終形態也是黑洞。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宇宙就有意思多了,整個宇宙具備了輸出輸入和存儲功能,而我們呢?我們就是宇宙中的數據。有沒有證據呢?其實有的。我們的遺傳基因就是最好的證據,地球上所有生物本質就是遺傳基因上的數據,所有生物的形態,習性,行為都是遺傳基因的實體表現,相當于這個數據形象化的表現。而我們一代代的傳承,其本質也是對基因的傳承和保存。并且我們所有生物活動能量來源均來自恒星,所以說恒星是數據的輸出端一點也不夸張。而宇宙中的所有數據最終也會被黑洞吞噬,這些數據的去向我們不知道,但如果在黑洞中有一個數據接收系統,那麼整個宇宙的數據都可以在那里被翻譯出來。
所以,宇宙是否是虛擬的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宇宙的運行實際上就是數據的輸出和輸入,而我們正處于數據的交換和衍生過程中。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