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月光下抱得最佳影片 達米安榮膺最佳導演

▲最大獎最佳影片頒發時發生烏龍錯誤,獲得最佳影片者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圖/美聯社,2017.02.27) 大 中 小 第89屆奧斯卡已落幕,最佳影片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奪得。卻發生了頒獎人頒錯獎的烏龍,誤讓《樂來越愛你》的劇組空歡喜一場。先前外媒《時代雜誌》、《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都已完成預測,博奕網站「Goldderby」也開啟賭盤。暫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前兩名的仍是《樂來越愛你》與《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以及兩部片的導演達米安查澤雷、貝瑞詹金斯。最終結果毫無懸念的,由達米安查澤雷創下奧斯卡史上最佳導演獎最年輕獲獎者的紀錄,《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榮獲最佳影片,結果皆在預料中。《樂來越愛你》一片夾帶金球獎滿貫的超高氣勢,問鼎本次奧斯卡14項獎項,打平當年《鐵達尼號》紀錄。《樂》片在構成上十分好萊塢,流暢的鏡頭調度配合歌舞劇元素,環繞在愛情、事業、夢想三個點上。即便劇情走向通俗,卻仍可以沈澱出世俗路途上的哲理,算是從「俗」角度切入卻能豁然開朗的佳作。《樂》片的觀眾緣自然不在話下,幾乎每個觀眾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故事,是部具有對話性的佳作。而導演達米安查澤雷已在前一部作品《進擊的鼓手》中展露才華與企圖心,而這次的《樂》片則如同為了好萊塢口味量身打造的作品,可見導演奪獎企圖心濃烈。此片在開獎前被各大外媒評為最有冠軍相的一片,在最佳影片一獎輸給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然而奧斯卡仍給予達米安肯定,榮膺本次奧斯卡最佳導演一獎,也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獲得此殊榮的導演。《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主題涉及種族、性別、階級與青少年問題各個面向。在社會眼光的包袱下,帶出小孩男孩席隆的成長歷程。導演以非常文學性的詩意手法來闡述作品,也讓此片從殘酷的社會層面脫胎,回歸到人性共有的溫情與遺憾。《月光》一片所反映的不再是黑人專屬的社會背景,而是試圖從黑人角度切入,再擴延到其他的層面。餘蘊無窮。此作也在甫結束的「獨立精神獎」中拿下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而有鑒於近日各大電影獎項皆有政治味濃厚的「反川普」色彩,《月光》也許夾帶了這點優勢,但以這點論此片在本屆奧斯卡的勝利並不客觀。而是此片體現的深度足以感動各個階層、族群的觀眾。它本身就是一部打破隔閡的佳作。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左)和《樂來越愛你》皆在本次奧斯卡抱得大獎。(劇照,2017.02.26)在遺珠上,《關鍵少數》論述三位非裔女性角色在白人男性主導的權力場域突破重圍。除了將人類的觸角深入未知的宇宙外,她們也必須回歸自身,應付人類社會的種族難題。此片和《月光》都有著濃厚的種族平權色彩,站在非裔美國人的角度,回頭檢視社會缺漏。在現下的政治局勢中,顯然佔有某種「優勢」。然而《關鍵少數》更觸碰到女性議題層面,聲勢一度直逼《海邊的曼徹斯特》,兩片在會前呈現拉鋸。在劇情上《海邊》一片交叉敘事講述主角的悲慘經歷。導演在處理這種人生至悲的議題不過不失,緩慢但底蘊深沈,絲毫不濫情。在敘事上,凱西艾佛列克的演繹和導演肯尼斯洛勒根相輔相成,從平凡的家庭敘事出發卻從人物感情的生變中逐漸深化,讓人、事、物彼此混合,激盪出完美精髓。肯尼斯的高明操刀也讓他問鼎這次的最佳導演,可惜最後並未獲獎。但凱西艾佛列克的精湛演出成功點化全片,也在最佳男主角中勝出,成為新科影帝。
▲上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得主布莉拉森(左)恭賀新科影帝凱西艾佛列克(右)。(圖/美聯社,2017.02.27)一度被看好的《異星入境》以科幻片之姿殺入奧斯卡,卻不落科幻片賣弄特效的窠臼,轉而融入語言學等專業知識,從向外探索外星生命,再回歸到人類自身對未知的恐懼。細膩的鋪陳讓此片入選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最後則榮獲技術類的最佳音效一獎。梅爾吉勃遜所執導的《鋼鐵英雄》雖然在聲光效果上非常合觀眾胃口,並透過主角信仰傳遞出「不殺」與「救贖」等正向價值。然而綜觀梅爾吉勃遜歷來的幾部大片從《英雄本色》、《受難記》、《阿波卡獵逃》都可以看出導演主導全片情緒張力的真功夫,但這點在《鋼鐵英雄》上卻較難見到,使得全片像是美國情結的英雄作品。而「梅伯」本人曾在處理作品中的種族議題時失當,也有多次失言紀錄。諸多爭議恐成為與本次奧斯卡大獎失之交臂的原因。對此,相較於丹佐華盛頓主演的《藩籬》一片,其所傳達的種族困境仍屬於本次奧斯卡「黑勢力」的一環。但在會前流出的匿名評論機制中,卻被評為「只是把舞台劇錄起來」,毫無新意。《藩籬》看似有了正確的政治基礎,卻仍稍嫌力道不足。
▲達米安查澤雷不負眾望獲得最佳導演獎。(圖/美聯社,2017.02.27)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