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根」是豆製品?「嘌呤大戶」被揪出 4種食物可能會升高尿酸:再愛吃也要管住嘴

痛風不能吃豆腐,不然會發病?
50歲的何大伯正在睡夢中,突然腳趾傳來劇烈的疼痛,讓何大伯輾轉難眠。他發現自己的大腳趾又腫又紅,摸上去非常燙。老伴起床,用熱毛巾幫他熱敷,怎知5分鐘后,疼痛不減反而加劇。



熬了一夜,第二天何大伯趕緊掛急診,經過檢查后被確診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何大伯不明白自己為何突然發病,於是問醫生。
醫生解釋可能與近期飲食有關,何大伯想了想自己並沒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只是比較愛吃豆製品,豆腐、豆漿、豆皮都是心頭好。於是懷疑,豆製品就是「禍根」



也許不少痛風患者和張大伯一樣,總是懷疑自己進食豆腐的合理性,視豆製品為「洪水猛獸」。豆製品真的如此不堪嗎?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痛風究竟是什麼?為何更喜歡折磨男性?



一、為什麼痛風更偏愛男性?
痛風對國人的影響不可忽視,據《2021中國高尿酸及痛風趨勢白皮書》顯示,痛風總體發病率為1.1%,患病人數約有1466萬。
什麼是痛風?
它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障礙,引起血尿酸增高的一組異質性疾病。這種疾病可發生與各個年齡段,誘發因素包括遺傳因素、高嘌呤食物攝入、過量飲食、喜歡甜飲料以及肥胖等。在性別發病率上,則更側重於男性。



都說「十個痛風九個男」,為什麼會更「偏愛」男性呢?
這可能與體內激素水平有關。女性體內佔主導的雌激素可促進腎臟排泄尿酸,降低血尿酸水平,而男性體內佔主導的雄激素恰好相反,會抑制尿酸排出,導致尿酸代謝率降低,從而加快尿酸結晶形成,最終招來痛風。
還有一個原因是,男性更愛喝酒,因此痛風風險也會提升。



二、超千萬人患痛風,「禍根」是豆製品?
痛風與飲食有很大關係,而一項納入7萬多國人的研究發現,食用豆類可能與尿酸升高有關
來自復旦大學和開灤總醫院的研究者,在中國人群中開展調查,研究納入71893名參與者,平均年齡51.4歲,男性佔比80.6%,通過數據對比發現,豆類攝入與高尿酸血症升高有關,大豆屬於嘌呤較高的食物(嘌呤含量218毫克/100克)。



那該研究是不是石錘了痛風的「禍根」是豆製品?
並不是。另有研究發現,大豆在經過加工后,嘌呤均有降低,如北豆腐(嘌呤含量68毫克/100克),內酯豆腐(嘌呤含量100毫克/100克)豆漿(嘌呤含量29毫克/100克,)如果豆漿濃度降低,嘌呤含量則更低。
如此看來,尿酸高的人群,是可以適量吃豆製品的,但若是痛風發作時,可少吃或不吃,如果依舊擔心會誘發痛風發作,可以選擇嘌呤降低的豆製品。



三、這4種食物才是嘌呤大戶
相較於豆製品,這4種才是痛風患者要注意避免的食物。
1、動物內臟
動物內臟屬於高嘌呤食品,家常菜的豬肝、雞肝等,一百克嘌呤含量已經超過270毫克,鵝肝、羊肝等更是超過400毫克。因此盡量少吃。



2、甲殼類食物
大部分甲殼類食物都屬於高嘌呤食物,包括大閘蟹、扇貝、生蚝、蛤蜊、貽貝、龍蝦等,其中貽貝的嘌呤含量甚至高達414毫克/100克,痛風患者最好注意食用量。
2、酒
酒類從嘌呤含量中分析並不高(不超過10mg/100g),但卻會抑制尿酸排泄,增加尿酸生成,從而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且與與高度數的酒相比,啤酒增加痛風發作風險的作用更加顯著。
4、調味品
廚房中的調味品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高嘌呤來源。如雞鮮粉、雞精等總嘌呤都達到500毫克/100克;芥末、辣椒油、胡椒粉等辛辣調味料,則容易使神經興奮,從而增加痛風發作的可能性。



四、降尿酸,防痛風,5點要做好
如果發現尿酸增高,需及早預防控制,生活中應如何預防痛風呢?
1、飲食
血尿酸80%是源於人體自身細胞代謝,只有20%是食物來源。但通過食物控制,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痛風風險。
預防痛風,要「管住嘴」,盡量避免高嘌呤食物,嚴格限量中嘌呤食物,具體如何飲食小九給大家附上一張表,可自行對照食用。

圖源:生命時報
2、飲水
充足的飲水有助於增加尿酸排出,建議每天飲水量應不少於2000毫升,對於本身患有腎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則需要根據病情限制飲水量。
3、體重
肥胖是痛風的一大危險因素,但盲目的減肥也會因此體內激素紊亂,從而不利於機體維持平衡,也會導致其他疾病發生。科學減重,控制體重。



4、運動
維持時間較長、中低強度的運動,能夠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體內多餘的糖分、脂肪消耗,促進尿酸排泄,建議每周保證150分鐘的有氧運動。
5、戒酒
酒精是痛風發作的一大誘因,無論是痛風患者還是普通人群都應該限制飲酒,包括黃酒、白酒、啤酒等。



痛風雖然不會危及生命,但卻十分磨人,痛風發作的感覺與「上刑」不相上下。因此,尿酸時常「失控」的人,要積極改變生活習慣,豆製品並非痛風「元兇」,想要對抗痛風,還需要從多方面入手。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