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球在其演化史上,可能發生過某種我們尚未知曉的全球性重大事件。
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利用地震波對地球的內部結構進行著探測。這些因地震而產生的沖擊波能夠穿透和通過地心。通過測量它們傳播速度的差異,科學家能夠測定地球內部哪些地方的密度較高,哪些地方的密度較低。利用這個方法,科學家建立了一個用來描述地球內部結構的模型,在這個模型里,地球內部存在4個主要的圈層:地殼、地幔、外地核和內地核。
根據主流模型描繪的地球內部結構。Argonne National Labs
但是最近澳洲國立大學地震學家發現,新的地震波數據顯示,在內地核的最深處,可能還存在有某種此前未知的結構。
研究人員收集了過去10年間大約200次震級大于6級的地震波數據。這些地震波被遍布全球各處的觀測網所記錄,它們直接穿越了地球中心,抵達地球另外一側,然后反彈回地震的發生地。
這些數據顯示,在內地核的最深處,可能存在一個新的圈層,一個特征有別于內地核其余部分的固態金屬球。
大約20年前有學者提出過一個假說,認為內地核的中心存在新的圈層。新發現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這一假說。
地震波的傳播方向和速度能夠反映高溫高壓環境中鐵原子排列方式或晶體生成時首選排列方式的差異。在對反彈回發生地的地震波數據進行分析之后,研究人員發現他們總是會在不同的角度上,探測到地心附近的同一區域。在對不同地震波的傳播時間差進行了分析之后,研究人員推測地核最核心區的晶體化結構中可能存在一條邊界。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發現可以解釋為何當地震波以不同的角度穿透內地核最核心區時會發生加速或減速現象。他們發現,某些地震波在地球內部的往復反彈次數高達5次之多。
1963-1998年全球地震中心。NASA / DTAM
這一發現也表明,地球在其演化史上,可能發生過某種我們尚未知曉的全球性重大事件,這一事件導致內地核的晶體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