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媒專訪侯孝賢談《刺客聶隱娘》:我只能這樣拍電影,我也只會拍這樣的電影

原文出處(影音多):風生活
《刺客聶隱娘》導演侯孝賢


台灣大導演侯孝賢磨劍10年武俠片鉅作《刺客聶隱娘》將在海峽兩岸上映,侯導23日來到中國浙江杭州,出席宣傳活動,並接受《新華社》專訪,暢談他拍攝自己第一部武俠片的心路歷程。以下是專訪全文:


起念於少年時痴迷的唐傳奇讀本,終從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擷取齣劇本框架,堅持用自己的方式構築心中的江湖。當侯孝賢來杭州拉開《刺客聶隱娘》公映宣傳系列活動的序幕,也意味著十年磨一劍終於「出鞘」。

聶隱娘就是你
5月,台灣金馬獎執委聞天祥在走出《刺客聶隱娘》在法國坎城的首場放映禮後,激動地給侯孝賢發了一條簡訊:「聶隱娘就是你,你拍的就是你自己。」

當聞天祥在杭州再次講起這個故事,侯孝賢表示,聞天祥的意思是,我拍的就是我自己的電影,就是拍我這個個體。「就像聶隱娘這個角色,她的孤獨、堅毅,特別固執於自己的意念,其實就像我,我拍了好多的電影,但是基本上就是一部電影」。

侯孝賢把《刺客聶隱娘》的通關密語設定為「一個人,沒有同類」,這是他對影片的解讀。「電影最重要的是人,是人性,這些跟朝代是沒有關係的,人人都經歷過的,孤獨和面對自己」。



一個人,沒有同類
「一個人,沒有同類」這句話似乎也貫穿在侯孝賢的電影生涯。比如,即便坎城的場刊為其亮出本屆最高分,《刺客聶隱娘》依舊被評論為「晦澀難懂」;侯孝賢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南國再見,南國》拍攝於1996年,20年後看仍然十分前衛。用聞天祥的話說:送到坎城,評審都沒有看懂,金馬獎也沒有提名,卻那麼真實直接。

「我不管別人怎麼拍,也不管現在的市場怎樣,只要你有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你就拍吧。」侯孝賢坦言,電影就是導演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人,呈現的就是什麼樣的電影,裝都裝不來。



現在誰還這樣拍電影?
「侯孝賢導演在拍《刺客聶隱娘》之前,《資治通鑑》也讀了,《舊唐書》也讀了,《新唐書》也讀了,請問」

《刺客聶隱娘》,取自唐傳奇中的一篇,千餘字。在前期準備的7年間,為了弄懂故事背後的唐藩鎮之亂、道教與朝廷的關係,以及節度使、遣唐使等歷史背景,侯孝賢把從南北朝到隋唐的社會風俗史、節度使官階形成、胡化漢人與漢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間的關係都梳理了一遍。他說,要知道前因後果,才可以安心拍攝。



雜駁和浩瀚,卻都消化到了電影裡
「侯孝賢對龐雜書籍結晶昇華的處理能力,我還沒有見過第二個。」聞天祥說,電影裡張震飾演的田季安生病用的治病古法子,是他從《沈從文自傳》裡讀到的。「他看的書如此雜駁和浩瀚,卻都消化到了電影裡,變成了全新的藝術品」。

電影拍攝早已進入數位化時代,但這個68歲的「固執老頭」關於電影的記憶還是被印製在膠片上,他不想馬上做出改變,於是用了50多萬尺膠片,耗資9000萬元人民幣。

「我只能這樣拍電影,我也只會拍這樣的電影。」侯孝賢認為,膠片所呈現出的電影質感更加寫實,也是他更加熟悉的和容易掌控的,就像從前那些手工藝人,機器做得再好再多再快,手藝人打磨出來的東西卻有一種有瑕疵但也無可替代的美。

《刺客聶隱娘》導演侯孝賢與女主角舒淇(美聯社)


更多內容:陸媒專訪侯孝賢談《刺客聶隱娘》:我只能這樣拍電影,我也只會拍這樣的電影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