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到底有多慘?專家揭秘觸目驚心


英國《金融時報》9月30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的官方經濟數據不可信已是西方經濟學家、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接受的共識。這一共識的問題在於,除了備受關注、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其他官方數據生動地描繪出了懷疑論者堅稱被隱瞞的中國經濟放緩。圖為江蘇省連雲港市的港口一景。(AFP)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路版九月三十號星期三刊登題為“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可信嗎”的分析文章。文章指出,“中國會出於政治動機‘熨平’季度實際增長數據”,以便“讓經濟的劇烈波動看起來不那麼嚴重”。
中共30年來一直隱瞞真實的失業率數據。(網路圖片)
《金融時報》星期三的評論文章開門見山地說,中國“官方經濟數據不可信已是西方經濟學家、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普遍接受的共識。認為這些數據權威會招致嘲笑:說相信這些數據的人天真已經是最客氣的了,最不客氣的是稱他們為中共宣傳的幫閑。”長期關注和質疑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旅美中國經濟問題學者何清漣女士星期三表示,由於中國經濟統計數據與官員的政績掛鉤,層層造假已成為習慣:“造假多少,國家統計局雖然不知道,但是採取層層擠水分的辦法應對。擠水分就是對每一級政府的上報統計數據以剔除兩個點為一標準。例如,地方政府上報的是12%,到了省一級政府就調降到10%,到中央再擠掉一點。這種做法,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官員早就談過。”中國審計署原副審計長董大勝在今年三月全國人大政協兩會上曾公開表示,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數據造假嚴重,如立即修正,中國經濟將出現“斷崖式”下降。美國西東大學商學院教授尹尊聲星期三表示,政績的需要使官員虛報經濟數據的確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中國有很多經營活動並沒有進入GDP的統計口徑,像很多個體民營企業和許多服務業,不像美國統計十分全面。美國服務業基本都需要執照,都要申報。相比,中國的餐飲業一是可能申報的不全,二是可能申報的偏低,因為如實申報要多繳稅賦。換句話說,一方面政府官員有多報的誘因,另一方面又有瞞報和根本統計不上來的問題。”
中共30年來一直隱瞞真實的失業率數據。(網路圖片)
《金融時報》星期三的分析文章也說,針對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問題,在眾多的質疑聲中也有捍衛的話語。捍衛者認為,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只是在數據收集方面或統計方法上有些許缺陷,但數據“對實際應用只有微小影響”;質疑者則認為,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失真“並非主要由方法上的缺陷造成,而是有政治影響造成的”。對此,尹教授表示:“政治上的考慮肯定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評價地方政府政績時,如果GDP很差,地方政府官員無法對上交代。由此,各級政府在經濟發展數據方面還是攀比,誰都不會報的太低。應該講,這些年中國的統計手段已經有很大提高。”中國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恰好與政府的預定目標7%一致。不過,尹教授根據自己最近一個多月在中國的考察感覺,中國實際經濟表現可能顯示官方公布的數據有一定的水分,因為整個企業的績效同比是下降,國企尤其不好,與房地產相關的50多個產業部門與過去一兩年比也不景氣,空置房比較多。何清漣女士認為,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失真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最簡單的統計方法,中國其實早就知道。如果非要說問題,我覺得中國需要改進國民核算體系,摒棄GDP至上的觀念。可能現在世界上只有中國的國民核算體系還是GDP為主,其他國家有別的指標。中國在這一問題上只要與國際接軌就好了。”《金融時報》星期三的分析文章在結尾處說,“實際GDP增長率越早失去其標誌意義,我們就越早可能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對中國政府以及其他依靠經濟增長保證其政治合法性的政府來說,在數據上作假的誘惑總會存在。但是,在中國經濟處於如此危急時刻、以至於威脅到穩定時,依靠一個單一的數字來說服民眾相信形勢一片大好,其實不太可能會是一項有效的政治策略。”何清漣女士曾在一篇文章中尖銳地指出,“中國的統計數據早就成了中國共產黨渲染成就的重要扮靚工具,是‘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功能並不同於民主國家的政府統計機構,它不僅負責收集、處理、公布統計數據,同時還扮演著“黨的喉舌”這一政治角色,其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用統計數據營造出中國經濟繁榮的虛假事實。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