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鄂爾多斯」有了美國版:北達科他州

.mobileyad{display:none;}.desktopyad{padding:10px 0!important;}@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1000px) {.mobileyad{display:block!important;}.desktopyad{display:none;}}
2010年,美國時代雜誌一篇名為《中國鄂爾多斯:一個現代鬼城》的攝影報道引爆了關於中國鄂爾多斯模式的討論,而如今,美國自己也遭遇了同樣尷尬的情況。北達科他州是美國的重要石油產地,房產公司原本預料水力壓裂法開採石油產業的快速發展會使得大量的美國人遷移到此地。然而,房地產的“突飛猛進”卻遇上了油價暴跌與持續低迷,導致一座座“鬼城”魅影閃現。北達科他州在頁岩油興盛的頂峰,住宅數量難以滿足旺盛的移民需求,該地區薪資增速以及新增就業數曾連續五年蟬聯全美最高,這一點與中國的鄂爾多斯頗為相似,後者因煤炭產業爆髮式發展,曾連續七年經濟增速在中國排名第一,人均GDP甚至在09年超越香港。根據紐約時報的描述:鄂爾多斯市周邊的土地之下,埋藏著中國六分之一的煤炭礦藏。200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向私營企業發放採礦權,這催生了巨額的稅收收入,市政府的金庫也鼓脹了起來。政府從這筆飛來橫財中拿出了很大部分,用於開發一個恢宏的新區:康巴什新區。巨額資本湧向這裡,引發了一場建築熱潮,其規模令人咋舌。建築熱潮催生的一種循環並不出人意料:投機和債務、繁榮和衰退,房地產泡沫應運而生,之後泡沫又因為波動無常的煤炭市場轉冷而破滅。而美國北達科他州的情況與鄂爾多斯何其相似。來自彭博的描述稱該地區瘋狂的建造大潮始於2006年,油價的上漲使得成本較高的水壓裂採油法成為現實,這一方法藉由深井向地下灌入大量水、沙及化學物質,壓迫頁岩採集油氣。當時人們預計這一模式可以延續數十年。祖上就居住在這一地區的工人往往居住條件簡陋,有住在棚屋的,也有住在房車裡的。這使得大型油企進駐之時只能建設大量簡易工棚給工人居住。貝肯地區的各個政府看好頁岩油產業機會,開始加快建築審批,並大量舉債進行基礎設施假設。建築公司和投資人當然不會錯過這一盛宴,蜂擁而至。以Watford小城為例,在18個月里政府簽發了1824張住房建築許可,但要知道該城市在1980~2000年的二十年間只新建了3幢房屋。“我們建造的房子過多了,”貝肯油田周邊威廉姆斯縣的官員Dan Kalil表示,“我們將來會有成百上千座月租金只要200美元的房屋,這讓我很擔憂。”他們沒想到頁岩油的興起對市場供給形成了如此大的衝擊,油價從去年以來暴跌了超過50%,北達科他州原本火熱的經濟被硬生生的逼停,數據顯示當地一季度就有超過4000名工人失業。貝肯油田周邊地區應課稅的銷售額一季度也同比萎縮的超過10%。當外來務工的人員陸續離開這一地區,他們丟棄的汽車就有超過400輛,在荒野里排成長龍。不過與中國不同的是,北達科他州的房子大多是壓根就沒賣出去過的,而鄂爾多斯的房子多數是有主人只是沒人住。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北達科他州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早在1953年,就有成千上萬石油工人來這裡尋寶,但隨著國際原油供給過剩,1984年生產戛然而止,工人大量離開,留下當地政府負債纍纍。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