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浪島嶼/郭志榮:悲歡離合一日團

一日賞櫻團國道大車禍,看了很讓人痛心!但是連日的發展,官員,公司的切割卸責,看了更是讓人憤怒,一場30多人死亡的重大車禍,究竟能為台灣社會帶來什麼?車禍一發生,在整個社會驚嚇與悲傷之時,新聞播報完全集中在司機疲勞打瞌睡的推論上,仿若已將所有過失責任,歸責已身亡的司機身上,在亡者無語下,背負起所有責任。這是不對的!有些事該思考。一日旅遊團固然該受譴責,但是在肇事原因未明前,不該將輕易責任「歸責」到司機。回想2006年梅嶺大車禍,造成22死,當時同樣歸責無照司機,以及未減速煞車,但是後續肇事調查,卻發現在人為疏失外,車輛的安全問題,也是導致傷亡的加劇。根據檢警調查結果,梅嶺車禍的出事車輛,車齡高達18年,後輪胎紋磨平,因此在下坡過彎失速時,司機踩下煞車,不起作用,地面上留下長長煞車痕,車輛撞向邊坡,翻滾滑下懸崖,造成重大傷亡。車禍發生時,前往現場採訪,根據同業遊覽車司機表示,加高車身的遊覽車,撞上低矮的邊坡護欄,如同拐子馬,常常不會攔住失速的遊覽車,反而是讓車輛翻覆,一旦車身過於老舊,或是車體結構安全不夠,就是車體裂解的重大車禍。這也是幾起重大遊覽車事故中,可以發現,有時對撞傷亡較小,反而是翻覆後,傷亡重大,也就是司機私底下說著,翻車比對撞慘!梅嶺車禍的事故原因,讓人瞭解,司機的錯誤駕駛,有其責任,但是道路設計與車輛安全的問題,卻可能加劇傷亡,並非完全歸責到司機身上。甚至在現今,又牽扯著過勞駕駛的工時問題,司機之過,必須思考整個工作條件,以及產業結構的問題。事故發生,能夠成為反省的起點,加速錯誤改善,當然有其正面意義。但是最讓人憤怒,就是第一時間的切割與卸責。當媒體歸責司機之時,旅行社及公會就出面說明,司機曾休假,想要切割血汗勞工的工時,讓錯誤成為司機個人之責。但是隨後遭到司機家屬痛斥,從過年後已經連續工作未休假,司機的辛勞是制度問題。至於交通部長賀陳旦,在事故發生後,先說「道路沒問題」,切割道路彎度設計,護欄安全功能等問題,因為道路設計有問題,政府就要國賠。同時,交通部強調車輛安檢沒問題,一再說明國內組裝車體深具水準,並且一旦變更設限,將會影響組裝產業。換句話說,政府切割道路設計問題、車輛結構安全問題,業者切割勞動條件問題,將一切過錯,就是要塞給死亡的司機,甚至為了製造一個「工時合理」,只是「個人缺失」的問題,甚至說出「出車空閒可以休息」,「手握駕駛盤才算工作」的驚世名言。諷刺是,當政府怕責任,業者怕賠償,紛紛找理由,編藉口來「帶風向」推責任,但是這都是推論,因為所有司法調查都還未完成。可能真的是司機睡著了!也可能是煞車系統已失靈!更可能是在拐子馬護欄加上危險車體,就造成重大的傷亡。事故原因,都該等待詳實的調查,但是更重要是在事故後,對於罹難者家屬公允的賠償外,有個針對整個旅遊產業結構,道路設計,車輛安全的總檢討。一如在梅嶺車禍後,當時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組成專案小組進行檢討改善,而不是風暴度過之後,該改的沒改,又等待下一次震驚與傷心的來臨。在電視中,看見罹難的旅客,在出事前的最後一餐,就是一群老人家,急忙的買著麵包果腹,沒多久就遇上死劫,心中有些悲傷,旅遊為何趕拚至此!但是卻又不希望,在事故之後,讓國民旅遊受到衝擊,斷了老人的福利。其實,身旁許多親友長輩都在參加這種一、二日遊,對於許多子女沒空,以及無法開車的長輩,旅遊成為生活的調劑,不但是出門觀光,更具有人際互動,舒緩身心的社福功能。但是行程趕,時間長,再加上低價促銷,壓縮人力,簡陋車輛,就形成許多安全問題。事故發生後,粗糙的國旅該檢討,但是不必打壓到不敢辦一日團、老人團,而是建議針對一日團,進行里程管制,就是不該把開車當急行軍,一天要走半個台灣,該讓一日裡程合理化;不要過長工時,瘋狂趕路。於是,該在旅遊地點上,多增添市郊、鄉村的旅遊地,不要把市郊,鄉村開發殆盡,逼迫觀光就要山上跑,一日趕著來回。其次,針對國民旅遊,尤其長輩旅遊,更該提供相對的福利與服務。像日本討論老年商機,旅遊經濟佔老年商機的極大比例,日本政府與企業,不僅提供許多老年旅遊的福利與優惠,吸引老年人參加。在日本許多車站周邊,可以看見許多一日團,在旅遊品質與安全上提升,以及開發出許多適合老年人觀光旅遊的場所,行程相當舒緩安全。事故發生,讓人心痛,原因的調查與究責,都該進行。但是從一趟賞櫻之旅,所引發國民旅遊,交通安全的問題,更是在事故之後,真實面對問題,重新檢視結構與改善環節,讓旅遊不再有憾事,出門的遊客開心玩樂,守候的家人安心等待。本文由《蘋果日報》授權轉載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