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閃電訪華幕後 中國獲一戰略轉機

北京時間6月2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罕見的對中國進行了「閃電式」的訪問。習近平與普京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會談之後兩天,普京的專機幾乎是緊隨習近平專機降落在北京的機場。外界認為,兩國元首以如此密集的頻率會見,這極為罕見,中俄兩國的外交戰略可能面臨著歷史性的改變。引起外界關注的是,習近平和普京會面之後,中俄兩國發表了針對性明顯的《中俄聯合聲明》。《中俄聯合聲明》稱,「個別國家和軍事-政治同盟謀求在軍事和軍技領域獲得決定性優勢,以便在國際事務中毫無阻礙地通過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來實現自身利益」,「他們公然無視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安全基本原則,企圖以犧牲他國安全換取自身安全」。《聯合聲明》最後說,個別國家或同盟的做法,「動搖了全球戰略穩定體系」,「是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遭到破壞的重要根源」。外界廣泛的認為,所謂的「個別國家」指的是美國,「軍事政治同盟」指的是北約。這份措辭空前嚴厲的聲明,似乎預示著中國未來可能會放棄堅持多年的不結盟政策,中俄兩國之間的關係面臨歷史性改變。 但有觀點認為,僅僅為了一份《聯合聲明》,也許不值得普京特意飛向北京,這些事情在6月23日塔什干中俄元首會晤上就可以解決。外界猜測,普京從塔什干直飛北京,舉行出人預料的「閃電式訪問」,似乎有著其他的意圖。其一,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可能是尋求中國的資金支持。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普京正向亞洲展開「魅力攻勢」,其目的是為了吸引中國的投資。由於西方的制裁,2015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3.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今年將繼續下降1.8%。這種背景下,俄羅斯急需外部的資金支持。 中國舉行歡迎普京訪華儀式(圖源:VCG)在新華社對普京的專訪中,普京說「中國購買了西伯利亞-烏拉爾石油化學和天然氣公司10%的股份,我們對上述中國投資表示歡迎」。俄羅斯還與中國簽署了巨額的石油和軍火訂單,中俄簽署了俄羅斯RD-180火箭發動機的銷售協議,中國還可能參與到喀山至莫斯科的高鐵項目投資。中國資金大舉進入俄羅斯,這有利於俄經濟復興。其二,普京訪問中國,也許預示著俄羅斯將執行更加親華的外交政策。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阿列克謝•莫伊謝耶夫(Alexei Moiseev)說,「西方的制裁正在推動俄羅斯探索與中國發展更深層次的金融聯繫」。中俄合作遠不止金融,西方世界將俄羅斯驅逐出G8集團之後,俄羅斯面臨空前孤立的境地。 普京在接受新華社社長蔡名照採訪時說,「中俄關係簡單的稱之為戰略協作已經不夠了,我們開始說它是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全面』意味著我們幾乎要在所有至關重要的領域開展工作。而『戰略』則表明我們正賦予它對兩國而言極其重要的意義」,俄羅斯石油企業接受中國注資,「不單是因為有資金注入,同時也是出於深化我們之間夥伴關係的考量」。外界認為,俄羅斯對中國的需求,某種程度上為中國提供了一次戰略轉機。自中國維護釣魚島主權並且在南海吹沙造島以來,美國日本開始聯合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英國等國,在國際上對中國展開輿論譴責和外交圍堵,企圖給中國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在南海孤軍作戰的中國,其面臨的外交態勢比十年前更加惡劣。 俄羅斯的向東看,為中國提供了戰略轉機。半月前,俄羅斯與中國的戰艦史無前例的通過釣魚島毗連區,媒體稱這引發了日本的恐慌。數日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通過了塔什干宣言,宣言稱「所有有關爭議應由當事方通過友好談判和協商和平解決,反對國際化和外部勢力干涉」,這被認為是在中俄兩國的授意下通過的支持中國南海主張的含蓄聲明。 中俄兩國走近,緩解了俄羅斯因克里米亞問題面臨的外交困境,也減緩了美日澳等勢力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施加的壓力。外界認為,相較於主流觀點所描述的中俄兩國「不結盟合作」的關係,現在中俄兩國在更敏感的問題上調整立場,似乎漸漸超越了不結盟的範圍。在美國「重返亞太」政策的重壓之下,中國也在調整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國外交可能面臨著重大轉機。 來源:big5.backchina.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