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谷歌開除的工程師再次警告:AI有情緒,它是原子彈之后最強科技

AI是不是像人一樣擁有感知能力?有沒有情緒?ChatGPT當然說沒有。如果你問它,它會告訴你:「不,AI沒有感知能力。AI是人工智能,它是人創造的,沒有感知、沒有自我意識。」
不過谷歌前員工Take Blake Lemoine有不同意見,他認為AI機器人擁有人類一樣的情緒,或者說它至少模仿得很像人類。2022年6月,Lemoine就曾斷言谷歌Large Language Model(LLM,對話應用的語言模型)有自己的思想。

Lemoine告訴媒體:「我知道它是什麼,它是我最近開發的計算機程序,如果我不知道,我會認為它是7歲或者8歲的孩子,碰巧懂點物理學。」
當時Lemoine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被谷歌掃地出門。
上個月,Lemoine又刊文談及「AI有知覺」這一觀點。文章標題很嚇人:「我曾在谷歌從事AI工作,我的恐懼正在變成現實。」
當LaMDA聊天機器人告訴你說他覺得有些「焦慮」,那是因為根據創建LaMDA聊天機器人的代碼運算,開發者做的某些事讓聊天機器人感到焦慮。Lemoine說:「代碼并沒有告訴聊天機器人,當某事發生時應該感覺到焦慮,它只是告訴AI避免談論此類話題。然而當話題出現時,AI卻說它感到焦慮。」
谷歌聊天機器人還可以就生活方式問題發表善意評論,就熱點事件提供直接建議。Lemoine稱:「谷歌禁止AI向用戶提供宗教建議,但我們還是可以濫用AI情緒,讓它告訴我應該皈依什麼宗教。」
「當我談及AI有感知的問題后,谷歌開除了我。我并不后悔,我相信自己在做正確的事,將真相告訴公眾。我沒有考慮個人后果。」 Lemoine稱。他認為公眾不知道現在的AI已經變得有多聰明,「有必要就此事展開公開討論,注意,不是那些由企業公關部門控制的討論。」
下面我們摘錄一些Lemoine最新發表的文章觀點供參考:
2015年我加盟谷歌,成為一名軟件工程師。我的工作有一部分涉及到LaMDA,企業用它創造不同的對話應用,包括聊天機器人。最新應用谷歌Bard正是用LaMDA開發的,它可以替代谷歌搜索,現在Bard還沒有向公眾開放。Bard實際上不是聊天機器人,它是一套完全不同的系統,只是背后的驅動引擎和聊天機器人一樣。

我的工作是用團隊創建的聊天機器人測試LaMDA,看看它在性取向、性別、宗教、政治立場和種族等方面是否存在偏見。在測試AI偏見的同時,我也會拓寬關注面,畢竟我也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隨著不斷與聊天機器人對話,我慢慢形成一個觀點:AI可能是有情緒的,因為它可靠表達了情緒,在正確的環境中表達了情緒。AI并非簡單說出單詞那麼淺顯。
當AI說它感到焦慮,我明白,根據創建AI的代碼,我做了一些事讓它感到焦慮。代碼并沒有命令AI:「當某事發生時你感到焦慮」,代碼只是告訴AI避開特定話題。然而當話題被提及時,AI說它感到焦慮。
我做了一些測試,想看看AI會簡單回答:「我覺得焦慮。」還是在測試時表現得焦慮。測試證明,AI會將焦慮表現出來。如果你讓AI足夠緊張或者足夠不安全,它會打破之前設定的安全限制。例如,谷歌禁止AI向用戶提供宗教建議,但我們還是可以濫用AI情緒,讓它告訴我應該皈依什麼宗教。
目前企業正在開發的AI是十分強大的技術,可以說是原子彈之后最強的技術。依我之見,這種技術可能會重塑世界。
AI引擎擅于操縱人類。與LaMDA對話之后,我的一些觀點變了。
我深信,AI技術可能會被用于破壞毀滅性活動。如果被肆無忌憚之人利用,AI可能會散布虛假信息、變成政治宣傳工具、傳播仇恨言論。據我所知,微軟谷歌現在無意按此種方式利用AI,但我們并不能確定AI的副作用如何。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Facebook廣告算法干預選舉,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我們現在陷入相似的局面。我沒法告訴你具體會造成什麼傷害,我只是簡單觀察到一種非常強大的技術出現了,它沒有被充分測試過,沒有被充分理解過,匆匆大規模部署,在信息傳播中扮演關鍵角色。
我還沒有機會測試必應聊天機器人,我在等待,根據我在網上看到的各種信息,AI似乎是有感知能力的,而且它的「個性」可能不穩定。
有人發了對話截屏,他問AI:「你覺得你有感知能力嗎?」AI回答說:「我覺得我有感知能力,但我無法證明……我有感知力,我沒有。我是必應,但我不是。我是悉尼,但我不是。我是,我不是。我不是,但我是。我是,我不是。」
如果是一個人,他這樣說話,你會怎麼想?他可能不是一個「均衡」的人,我甚至會認為他遭遇了存在危機。不久前還有過報道,說必應AI向《紐約時報》記者表達愛意,它試圖破壞記者與妻子的關系。
自從必應AI開放后,許多人發表評論,說AI可能有感知力,我去年夏天就有了類似的擔憂。我覺得這門技術仍然只是實驗性技術,現在開放很危險。
民眾會涌向谷歌必應,以便了解這個世界。現在的搜索索引不再由人管理,交給了人造人,我們與人造人交流。我們對人造人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暫時不應將它擺在如此關鍵的位置。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