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巴拿馬運河聯繫兩大洋 戰略地位重要

▲巴拿馬運河聯繫大西與太平兩大洋,經濟與軍事地位極為重要。(圖/達志影像/美聯社.2016.3.25) 大 中 小 巴拿馬駐華大使馬締斯(Alfredo Martiz Fuentes)今(25)日到民進黨中央黨部遞送邀請函,邀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出席6月份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竣工儀式。由於可能間接促成「蔡習會」,讓這個被譽為「世界第7大工程奇蹟」的運河再度成為政壇熱門話題。由於往來大西洋與太平洋必須繞經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航程曠日廢時,因此19世紀初期美國就有在中美洲興建運河的構想。當時有三種選擇方案,在墨西哥、尼加拉瓜和巴拿馬,但從1850~1855年在巴拿馬建造了橫跨地峽的鐵路後,使得巴拿馬成為首選方案。不過,最早開鑿巴拿馬運河卻是法國人雷賽布(Ferdinand Lesseps)的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由於他開設的公司曾經成功開鑿蘇伊士運河,因此對於開鑿巴拿馬運河信心滿滿。但是工程從一1880年開工後就遭逢一連串困難,包括資金周轉不靈、巴拿馬地區潮濕的氣候帶來嚴重傳染病導致工人大批死亡。最後巴拿馬洋際運河環球公司不得不宣布破產,美國在1904年買下了該公司的資產,繼續開鑿運河。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大幅縮短美國東西海岸間的航程,比繞南美洲合恩角縮短了1萬4千8百公里。對美國而言,巴拿馬運河不只具備商業利益,更具備軍事價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便利用運河將航空母艦送去補充幾乎被日軍在珍珠港毀滅的太平洋艦隊。雖然航艦能夠通過運河,但必須先拆除航標,騰出航道才能通過。但是美國長期控制巴拿馬運河引發巴國人民不滿,尤其1968年巴拿馬軍政府成立以後,要求美國歸還運河的立場日趨強硬。1977年9月7日,美國和巴拿馬簽定了《巴拿馬運河條約》,時任美國總統卡特(James  Carter)承認了巴拿馬擁有運河區主權,條約規定美國在1999年12月31日前逐步將主權歸還巴拿馬。但是美國多數民意反對歸還巴拿馬運河。美國在《巴拿馬運河條約》中保有但書,美國有權以武力確保運河的開放權,等於是保有干預巴拿馬的權利。這項但書成為日後兩國就運河轉移的爭執點。巴拿馬軍事獨裁者諾瑞加(Manuel Antonio Noriega)為了制衡美國,在1989年時打算引進中國大陸與蘇聯的勢力,但是此舉反而挑動華盛頓當局的敏感神經。1989年12月20日美國出兵巴拿馬,將諾瑞加拘捕。不過,美國仍如期於1999年底交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票選為近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每年為巴拿馬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由於運河無法通過巨型油輪和現在的超級航空母艦,因此2006年10月巴拿馬就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近八成的投票者支持擴建,擴建計畫獲得通過。原訂2007年開工,2014年10月完工的擴建工程,但陸續遭受建築工事、勞工和法務等問題干擾,使得完工日期延後2年,新運河訂2016年6月26日舉行竣工首航儀式。
▲解放軍海軍152艦通過巴拿馬運河。(圖/達志影像.2016.3.25)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