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為什麼長蟲?大米生蟲後「不能暴曬」 教你「3招驅蟲防蟲法」一年不生蟲

大米作為常見糧食,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一買好十幾斤、二十斤的情況。



但是囤米,就不可避免的需要在家存放一段時間,那就很容易生蟲。尤其是天氣越來越熱,生蟲的幾率更高!
看著米桶裡這些爬來爬去的蟲子,有的甚至還會跑出來,污染其他食物,直讓人頭皮發麻~



讓人疑惑地是,好好的大米為什麼會長米蟲呢?長了米蟲的大米還能吃嗎?有什麼驅蟲、防蟲的方法呢?
今天暖暖就來給大家一一解答。
米蟲是什麼?
米蟲,學名叫做米象,是一種常常在穀物中被發現的害蟲之一。
除了大米以外,它還主要寄主在玉米、小麥、高粱、麵粉等各種貯藏的穀物糧食中。

它在生長發育時,會經過卵—幼蟲—蛹—成蟲這四個階段,膽每個階段的形態都不同,所以在米蟲還沒發育完全之前,我們很難注意到它。

米蟲究竟從哪裡來?
大米中的米蟲可能一直就在米裡面,只是以蟲卵的方式存在,肉眼看不出來而已。
等溫度、濕度等條件適宜後,蟲卵就會吸收大米中的營養生長,變成米蟲。

那問題就來了,大米中為什麼會有蟲卵?主要有三個途徑:
收割前被寄生
糧食生長的時候可能就有蟲卵。
由於體型較小,並且蟲卵寄蛀較深,在收割和加工的過程中,這些蟲卵也較難驅除,在適宜的條件下,它們便會孵化成蟲。

儲存環境污染
大部分家庭,用於貯藏大米的容器都較為固定,裡面可能會隱藏著先前大米的蟲卵。
新買的大米放入後,遇到合適的溫度和濕度,蟲卵又會孵化出來,在新的大米裡繁殖了。

當然了,也有可能袋子或桶都是新的,但存放在了陰暗潮濕的環境下,久而久之,也可能生成蟲卵。

加工過程殘留
從田地裡的稻穀,變成餐桌上香噴噴的白米飯,中間需要經過許多的工序。
工廠加工大米的生產線,每天都會加工大量的穀物,在此過程中,加工器械的各個環節,都有可能殘留下蟲卵,因此新的大米也可能沾染上蟲卵。



生了米蟲的大米還能吃嗎?
雖然糧食中長了米蟲,確實很令人討厭,甚至還有說法稱:長了米蟲的大米不能吃,會致癌!
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真正致癌的,其實是因為儲藏時間過久,在儲藏過程中由於受潮,發生霉變,而產生的黃麴黴素。

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很高的物質,人體攝入後可能會發生急性中毒,同時也會增加肝臟和食道的患癌風險。
所以,為了家人健康,只要是食物發霉了,就不要再吃了!

而大米裡的米蟲,不論是成蟲、幼蟲還是蟲卵本身都是沒有病毒的,也不會對大米造成有害的污染。
只要大米生蟲不是太嚴重,在淘米的時候將其處理乾淨,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並且,高溫蒸煮也可以將蟲卵殺死,所以不用過於擔心。



祛除米蟲的誤區
很多老一輩的人,發現大米生了米蟲,會選擇把大米放到陽光下暴曬,認為這樣可以驅除米蟲。

但事實上,這個方法是不可取的!
米蟲確實怕光,但他們受到陽光暴曬時,會鑽到米粒中間去,這樣不僅不能有效的驅除,反而會加速它們的繁殖。
並且,大米在經過暴曬後,色澤和口感都會變差許多。

那麼,到底該如何有效進行驅蟲、防蟲呢?


大廚推薦了3個小妙招!







文章參考:今日頭條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