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與教養息息相關!父母必學的五個教養守則建議,助你成為更好的家長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夠培養出自信、善良、負責任的孩子~但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面臨許多挑戰。其實只要掌握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教養守則,我們就能成為更好的家長,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成長環境!這次,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五個必學的教養守則建議,希望能幫助各位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教養從0歲開始
腦神經學研究顯示,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這段時間的大腦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能有效促進腦神經元的連接。事實上,當孩子進入3歲時,他們已經具備了獨立行動和控制周遭環境的能力,並且能夠與他人進行溝通。因此,3歲前的教養尤為重要!

家長在這個階段提供的照護和每次的回應,都會對孩子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應該試著從0歲開始,用心教養孩子,為他們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家長該做到的教養守則-以身作則
當父母為孩子設立規範時,除了要求他們遵守,也要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好榜樣。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心中產生「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的疑問,從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規範。
例如,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麼我們自己也應該經常拿起書本,與孩子一起享受閱讀的樂趣。這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能通過實際行動告訴他們,閱讀是多麼美好和重要。

家長該做到的教養守則-雙親教養態度一致
當父母發現彼此在教養態度上有分歧時,應該私下進行溝通,協調出一致的教養方針,這樣可以避免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吵,或是一方在前、一方在後給予不同的行為標準,從而讓孩子感到困惑。
例如,如果在某個問題上,媽媽希望孩子遵守較嚴格的規則,而爸爸則認為可以放鬆一些,兩人應該先私下討論,找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同點。這樣不僅能夠為孩子樹立統一的行為標準,也能夠增進夫妻之間的默契和理解。

家長該做到的教養守則-讓孩子有自主權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太小,無法自己做決定,但實際上,一旦孩子具備一定的行為能力,他們就已經是獨立的個體。父母應在合理範圍內給予孩子自主權,讓他們練習做選擇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例如,讓孩子選擇穿什麼衣服或玩什麼遊戲,不僅能培養他們的自主性和決策能力,還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這樣的教養方式有助於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並逐漸養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長該做到的教養守則-與小孩一同協商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原則和規範,而這些規則應該與孩子一起討論制定。甚至在討論時,可以一起確定違反規則時的懲罰,讓孩子明白,如果不遵守,就需要承擔之前親子共同協商的懲罰。同時~好的表現也應該得到相應的獎勵,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會有積極的回報!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遵守家庭規範,還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部分,並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該做到的教養守則-和諧民主的氣氛
當家庭氣氛是開放和包容的,父母和孩子之間自然能夠進行平等的互動。這需要父母用心去營造,最重要的是避免一味地發號施令,而應該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孩子不僅會感到被尊重,也會更加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而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