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快學!簡單五大心法教你養出「有同情心、貼心、樂觀正向的小孩」♡孩子犯錯在生氣還是要說愛!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能夠培養出有同情心、貼心、樂觀正向的小孩~經常聽說父母的身教至關重要,在你期待孩子如何對待你,甚至是未來如何對待其他人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就應該以身作則,與孩子正向互動。

在《培養有同情心的孩子:與幼兒進行必要的對話》一書的作者表示,如果希望孩子富有同情心且成為有韌性的人,那麼充滿關愛的對話就非常重要!接著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對話中的小細節爸媽們都該注意吧~

告訴小孩:愛你是因為你是誰,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能會嚴厲指正他們,但也要記得告訴他們,你依然愛他們~不會因為錯誤而減少愛!比如說:「我不喜歡你亂丟玩具,但我還是愛你。」這種表達有助於建立親子信任,也有助於孩子發展安全型依戀~進而提高社交技能、同理心和學習成績!

告訴小孩:你可以讓我們知道你需要什麼
兩、三歲的孩子經常會情緒失控,因為在感到悲傷、失望、生氣或害怕時,他們通常會用哭和發脾氣來表達。這時候別急著責怪他們,多了解孩子哭泣背後的原因吧!比如:「寶貝,為什麼哭?媽媽在這裡,你可以告訴我」、「媽媽知道肚子餓時心情會不好,你也肚子餓了嗎?」

告訴小孩:試著用其他方式表達自我
嬰兒會用哭泣和尖叫來發洩負面情緒是正常的,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應該告訴他們不能再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情緒。建議與孩子討論其他種表達情緒的方式~例如:「我知道你很傷心,但不要尖叫,可以說『我不高興』,或是跺腳、打枕頭來表達」

告訴小孩:不要擔心犯錯,這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在成長過程中,面對大小事都需要練習,而這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這時父母的鼓勵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方式有著重要影響!例如:「你會自己釦釦子了!這是因為你一直努力練習才會的,你真棒!」父母在稱讚孩子時,可以強調他們的努力並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包括失敗和練習的過程,這能幫助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更有鬥志。

告訴小孩:爸媽也在學習怎麼做得更好
每個人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包括我們自己。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學習時,我們也在學習~你不需要永遠呈現完美的一面給孩子,讓他們看到你犯錯並嘗試改進、成長,這本身也是一種學習機會。

幼兒、兒童或青少年都不會立刻學會分享和反省自己,但作為他們的榜樣,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和培養這些能力。嘗試與孩子分享你自己遇到的困難,以及你是如何改進的~這樣孩子就會將你的經驗內化,將來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利用你的經驗來讓自己慢慢走向成功!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