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美國陸軍遭受史上最大的失敗,可美國人竟然還不知道他是誰!

(油畫,彭德懷領命出征)由於中方進行了嚴格的保密,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西方都不掌握志願軍及其指揮者的準確信息。即便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仍有一些西方歷史學家固執地認為,在入朝初期,是林彪指揮了志願軍,彭德懷只是到一九五一年才從林彪手中接過了指揮權。林彪之所以產生這一錯覺,除了信息不暢外,有一部分原因,不能不說是彭德懷指揮得實在太漂亮了。美方通過資料對彭德懷形成的認識是:「體格魁梧,粗獷而勇猛」,也就是說,美國人對彭德懷的了解,同樣僅僅定位於勇猛二字。 可是彭德懷在朝鮮戰場上的指揮風格卻遠遠超出了這一範疇的限定。從第一次戰役到第二次戰役,美軍都曾動用空中和地面的各種現代化手段進行偵察,可是竟然從沒有能夠發現志願軍幾十萬人馬的蹤跡,其策劃之精巧、行動之周密、突襲之果敢,大大出乎聯合國軍總部包括麥克阿瑟本人的意料之外。李奇微在戰後感嘆:「這在當代戰爭史上也可以稱為是一件奇蹟。」 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攻略,且行動前完全不為敵方所知,這在彭德懷的軍事生涯中並非無跡可尋。往前追溯,很容易讓人想到抗戰時期的百團大戰,只不過「新百團大戰」是在更難和更寬闊的戰場上做了一次更為完美的呈現。 (彭德懷視察前線)或許美方對彭德懷的另一個評價可作為註解,「(彭德懷)在對日本和對國民黨軍隊的戰爭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如果讓中國人來詮釋,就叫作「寶劍鋒從磨礪出」。正是歲月的積澱,使彭德懷的軍事造詣得到不斷錘練和升華。他在兩次戰役中的指揮已經達到智勇兼備的水準,乃至於評論家很難再用勇戰或謀戰中的任何一個概念單獨加以概括。 不能不說,彭德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對手的自高自大和一再失誤所成就。正是在麥克阿瑟的錯誤指揮下,原本裝備優良、戰鬥力極強的聯合國軍弄到了一潰千里和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聯合國軍陣營,犯錯的遠不止於麥克阿瑟一人。東線的阿爾蒙德不用說了,西線的沃克曾是巴頓的得力戰將,打仗極其悍勇,有「鬥牛犬」之稱,但到第二次戰役後期也因完全喪失鬥志而水準大失。 就沃克所指揮的西線形勢來看,志願軍僅靠兩條腿走路,行軍很慢,其實並未能充分發揮出其迂迴包抄的特長。第八集團軍完全可以穩住陣腳,在平壤至元山一帶重新建立防線,然而沃克卻過於慌亂,他很快就決定放棄整個北韓,第八集團軍的撤退也由此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大潰退。 (在冰天雪地中,與志願軍激戰後受傷的美軍等待登上直升機撤離) 十二月五日,第八集團軍退出平壤,一些巨大的補給倉庫被焚之一炬,數以百計的車輛被拋於身後。美國一家權威報紙發表評論:「這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大的失敗。」美聯社則稱之為「美國建軍史上最丟臉的失敗」。 就這樣,聯合國軍仍未能徹底擺脫志願軍的追擊,各部隊「有的被包圍,有的被滲透到背後的中國人截斷了退路……在這裡已分不清哪裡是前線,好象到處都有中國人」。 美軍電台驚呼:「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吹著『悽厲的號角』,衝過了鴨綠江。」如此誇張渲染的廣播,令一般聽眾也心驚膽顫,美國國內民眾迅速陷入了極大的恐慌之中。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彭大將軍》) 作者:八千里路雲和月 來源:toutiao.com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