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戰略

    冷戰結束,柏林圍牆倒塌後不久,東德和西德利用此時機,快速統一了。朝鮮和南韓卻沒此好運,到今天還在喊打喊殺,北韓人口兩千五百萬土地十六萬平方公里
,南韓人口五千萬土地九萬平方公里,如果南北韓統一了,她勢必是亞洲第三個最強大的國家。但一旦她們開戰,就會成為世界的末流國家如伊拉克、利比亞。什麼是我們臺灣的最高戰略,套一句孫子兵法的話那就是“先為不可勝”。眾人一定以為說的容易施行起來卻很難。其實,如 孫中山所說的是“知難”而不是“行難”。
    司馬遷評論孫臏說他是被龐涓陷害砍了雙腿之後才發憤寫出孫子兵法。想必“先為不可勝”是孫臏痛苦的戰略思想結晶,因為他不能“先為不可勝”地保住他的雙腿,然後光榮地創造出“先為不可勝”的理論。吳起也是一樣,勸告魏王山川天險不足憑,固國之道在於施恩德於人民。結果是吳起因小忿(離間計)離魏赴楚,擔任國相,為了練兵強兵的經費,吳起裁撤冗吏及收回大部分貴族的俸祿。他最終遭到貴族的反噬,落到拖楚王屍體伏身檔箭的下場。從這裏,孫臏和吳起兩位偉大的軍事戰略家,都不能在爭鬥中做好“先為不可勝”的戰略布局,使自己免於災禍。
    今天,後冷戰時期的臺灣,難道看不出新冷戰格局隨著全球化的競爭彷佛又重現了嗎?就看東亞,不是中俄與美日的對抗嗎?在這種格局之下,臺灣如何能做到“先為不可勝”?說統一太急切,說以美日制服中國達到獨立的目的,那無異是充當美日的馬前卒,必將自斷雙臂雙腿。屆時臺灣的倒退,一定是五十年。基於此,臺灣的最高戰略,就是在中俄美日對抗之中,創設出“先為不可勝”的戰略格局。一方面不要加入美日的戰略同盟,退出島鏈(冷戰思維的產物,在中國大陸建立起海南島大型軍事戰略基地之後,穿越島鏈的薄弱環節直取關島已成易事,這種概念可以休矣!)另一方面,與中國大陸簽訂五十年和平共存協議,待五十年後進行統一的談判。只有這樣,臺灣才能全身而退。外資願意來投資,國內資本不外逃,民心才能安定,才有可能持續向前發展。


https://www.facebook.com/HX840422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