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蔗工村 陳月琴打造大富老街

「從大富火車站出來,直直的約二○○公尺的道路,就銜接上台九線,台灣應該沒有車站有像我們這樣好的地理安排了,如果能將這條屬於大富村的老街打造出來,進而帶動社區的復興與發展,那我就沒有遺憾了。」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陳月琴闡述著她的理念。



大富地區從清代就有移民紀錄,當時台灣有三寶「蔗糖、樟腦、茶葉」,故從清代起,大富地區便有設置「糖廍」,日治時期被日本人買下,規模化經營製糖產業,也吸引了大量蔗工移民,最盛時大和地區就有超過六○○○人的人口,而其中極大比例是客家人,現今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月琴的家族,便是從南投竹山遷移至大富的客家人。

然而隨著國際糖價的下跌和人力成本拉高,台灣糖業終於不堪進口壓力,而一一停爐並轉型。陳月琴也曾為了就業到台北生活,但最後仍回到故里,並於大富國小教職,同時受到丈夫鼓勵,開始以「幕後推手」的角色,投入到地方社區營造工作。

從教職退休後,深入社區發展協會工作的陳月琴發現,社區的沒落與惡化極其嚴重之外,地方上的努力也尚有加強之處,為了一同推廣客家特色產業,陳月琴加入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的「花蓮縣客家特色六級產業整合發展計畫」,藉由縣政府的協助與輔導下,結合地方一級、二級與三級產業,串連農產品價值鏈,發揚花蓮客家文化精神與價值。

從垃圾場變觀光景點

民國一○四年,可以說是陳月琴的努力開花結果的一年,曾淪為社區垃圾場的大富火車站,化身成為觀光景點,在陳月琴的爭取下,台鐵也加開停靠大富火車站的班次。而大富火車站前的明德街,在盡可能保留日式黑瓦之下,將騎樓和屋簷復古美化,保留歷史感的同時,也彰顯出傳統客家文化之美。家家戶戶前,也都刻意種植了一盆甘蔗,告訴來訪的客人,這裡就是甘蔗村。

「我希望能將這裡的老街意象落實出來,讓大家來光復不只是去糖廠吃冰,也能夠來我們這裡,真正認識台灣糖業的生活文化、以及體驗客家的傳統美食。」陳月琴說。

現今大富和大豐兩村加起來人口不足一○○○人,且多以中高年齡層為主,位於村內的大富國小,也在民國一○三年時因為學生不足而廢校,顯見社區內人口結構老化之嚴重性,陳月琴希望藉由社區營造及老街經營,喚回離鄉的年輕人。

「不能說只是要他們回來,他們回來卻沒工作也是活不下去,所以我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基礎,讓年輕人回來也有發展,我覺得這就是我現在的責任。」陳月琴望著古樸的大富火車站,充滿希望地期許著。

新聞來源:http://eastnews.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 ... &catid=38:composite&Itemid=62 本帖最後由 花東客 於 2015-12-23 15:43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