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不團結導致失荊州,劉備該派哪三人去替換關羽、糜芳、潘濬?

關羽痛失荊州,原因是多方面的。關羽沒有搞好和孫權的關系,也沒有跟劉備保持暢通的聯絡,更沒搞好內部團結,荊州四位重要人物先后叛變投降,斷絕關羽歸路,也斷送了整個荊州,讓諸葛亮和劉備的興復漢室理想化成了泡影。
荊州丟失、關羽敗亡,內因外因同樣重要,易中天先生說只有關羽才是鎮守荊州的最佳人選,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志》和相關史料,看到的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荊州丟了、關羽沒了,由此引起的連鎖反應,是劉備兵敗夷陵,蜀漢一蹶不振,這怎麼能說關羽適合守荊州?

從襄樊首勝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到滿天飛雪中關羽敗走麥城隕落臨沮,過山車一樣的戰況令劉備和諸葛亮都來不及做出反應,偌大的基業就丟了一半。
關羽完敗于荊州,有幾個人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除了關羽之外,糜芳和潘濬也難辭其咎,倒是那個士仁有情可原。
糜芳和潘濬都是在尚有一戰之力的情況下,就是為了發泄與關羽的私憤而叛劉投孫,士仁大哭了一場才放棄了抵抗,降吳后也沒有任何他替孫權打仗的記載,倒是糜芳厚著臉皮活了下來,還在公元223年(蜀章武三年、吳黃武二年)跟著孫權任命的假節后將軍、徐州牧賀齊去征討吳國叛將、蘄春太守晉宗——蜀國叛將去打吳國叛將,居然還打贏了,但不知晉宗被俘后,對「同行」糜芳會說些什麼。

糜芳在東吳只是個沒有實權的炮灰將軍,劉備入川時留下來「典州事」的治中從事(相當于荊州副州長或州長助理)潘濬,在吳國混得風生水起,不但受封劉陽侯、太常(九卿之一,似乎相當于后世的禮部尚書),還跟孫權成了親家(濬女配建昌侯孫慮)。
荊州乃四戰之地,曹操孫權都虎視眈眈,外部環境十分險惡,關羽在內部居然還鬧矛盾: 「糜芳為南郡太守,士仁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潘濬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

糜芳鎮守的南郡是前線將士家屬的集中地,同時他還肩負著給關羽主力提供軍需的重任,潘濬這個州牧佐官,應該是負責荊州除軍事之外的全部管理,這三個人鬧別扭,打順風仗的時候還湊合,一到了危急關頭,就會樹倒猢猻散,恨不得對方都被敵人亂刃分尸。
關羽為何跟糜芳、潘濬勢成水火,這個問題說起來很麻煩,甚至還得從建安三年或建安五年說起,所以咱們化繁就簡,來討論一個比較靠譜的問題:如果劉備發現關羽漸成尾大不掉之勢,糜芳和潘濬也離心離德,當機立斷將這三人全部調往成都放在自己眼皮底下,他還能從西川和漢中調遣哪三位文臣武將去荊州替換?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即使是諸葛亮去了荊州,也不可能以一己之力頂住曹操和孫權的兩面夾攻,而且劉備也不可能放心讓軍師將軍承擔這個類似荊州牧的重任:在劉備活著的時候,顯示的是內政外交才能,軍事方面先后以龐統、法正為前線指揮部參謀長,諸葛亮主要是搞后勤補給。
在古代,很少把官員任命為家鄉牧守,諸葛亮既是荊州士人,又是望族蔡家的外甥女婿,還是孫權長史、中司馬諸葛瑾的親弟弟。不管怎麼說,在劉備眼里,讓諸葛亮去守荊州,還不如讓關羽原地不動。

諸葛亮關系復雜,軍事才能還沒有顯露,威望也不夠高,所以我們不能被演義小說迷惑,認為他是劉備集團二把手,也不能認為劉備會放心在離開荊州時把軍政大權曾交給時任軍師中郎將的諸葛亮。
即使劉備後來發現關羽不稱職,已經到了非換不可的程度,也不會再把諸葛亮派回成都。跟諸葛亮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益陽(弋陽)人魏延魏文長。

在劉備據有漢中前,魏延的地位一直比趙云低,趙云升任翊軍將軍,魏延才接班當了牙門將軍——劉備讓他當漢中太守,已經是「一軍盡驚」了,如果讓魏延變成實際意義上的「荊州牧」,大家還不得驚掉下巴?
魏延是很擅長防守,但是他跟李云龍一樣,如果真給了他三五萬人馬,他還真敢長驅直入去攻打許都。
諸葛亮和魏延都不行,馬超就更不用說了,這位比呂布還狠的角色,放在哪里都不讓人放心——曾與劉備同為一方諸侯的軍閥,要是有了自己的地盤,還能聽誰調遣?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龐統已經不在了,但是法正還活著,但是法正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心眼兒小、脾氣壞,諸葛亮都拿他沒辦法,只有劉備說話好使,他跟任何人搭班子,都可能出矛盾。

這樣想來想去,荊州集團軍司令一職,就只能由張飛來接任,能代替糜芳、潘濬的,也有兩個合適人選,那就是趙云和孫乾。
張飛「醉酒丟徐州」,那只是演義小說的說法,實際情況是劉備自領徐州牧,并沒有得到當地權貴的廣泛支持,陶謙的故將曹豹更佩服呂布,這才趁著劉備與袁術相持不下的時候引狼入室,張飛被兩面夾攻,這才失掉了下邳。
張飛在徐州不聽陳登的勸告喝酒誤事,那也是小說虛構,在陳登的眼里,曹操才是好主公,劉備只能排第二位。如果陳登不因為吃生魚片太多而英年早逝,他在曹魏的地位肯定比御史中丞徐庶高。
事實上張飛這個人永遠都不會跟陳登那樣的湖海之士起沖突,張飛的最大特點,就是對讀書人很尊敬,如果他鎮守荊州,絕對不會跟治中從事之類的行政文官起沖突。

張飛并不是只知打打沙沙的悍將猛將,劉備在冊封其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時說得很明白: 「以君忠毅,侔蹤召虎(輔佐周宣王實現中興的召公虎) ,名宣遐邇,故特顯命,高墉進爵,兼司于京。其誕將天威,柔服以德,伐叛以刑,稱朕意焉。」
張飛「愛敬君子」禮賢下士,絕不會像關羽那樣看誰都不順眼,如果有趙云替他看守大本營,他就是在襄樊前線失利,也不會無家可歸。

趙云雖然不像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他性格嚴肅穩重,那是囂張的孫夫人也要畏懼三分的。
趙云老成持重,而且像張飛一樣,對劉備的忠誠都不容置疑,就是戰斗到最后一兵一卒,這二人不管真假,都不會向曹操或孫權投降。
只要守將骨頭夠硬,敵人沒有十倍兵力,是拿不下他據守的城池的,糜芳不戰而降,不是守不住,而是不想守。

張飛有些暴躁,但趙云十分沉穩,這兩個老戰友絕不會像關羽和糜芳那樣水火不容,只要再有個比較會來事的文官主官民政,荊州即使不能向外發展,嬰城固守還是能挺到劉備大軍回援的。
這個能得到張飛趙云信任和尊重的文官,就是資格很老的孫乾孫公祐——在諸葛亮加盟之前,孫乾一直是劉備的首席外交代表,劉備能到荊州落腳,就是孫權負責聯絡的: 「先主之背曹公,遣乾自結袁紹,將適荊州,乾又與麋竺俱使劉表,皆如意指。后表與袁尚書,說其兄弟分爭之變,曰:‘每與劉左將軍、孫公祐共論此事,未嘗不痛心入骨,相為悲傷也。’其見重如此。」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要成功守住荊州,領導班子成員不但要團結,還必須具備忠誠、穩重、大度三個特點,劉備痛失荊州,就是因為關羽太傲、糜芳潘濬等人忠誠度不足,這才會為了私利和個人顏面而產生糾紛,如果換做張飛、趙云、孫乾三人留守,情況可能就會大有改觀。

當然,說張飛趙云孫權是鎮守荊州的最佳組合,這也只是筆者一家之言,最后還是得請讀者諸君發表高見:在您看來,荊州之失,主要責任是誰?如果把關羽、糜芳、潘濬都撤換掉,劉備該派哪三位文臣武將前往?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