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登山社「穿短褲玩雪球」困山中!被批濫用資源高調反駁:不試試看怎知道結果?





大家還記得前陣子台大登山被爆「已獲補助40萬」 同項目再募50萬嗎?
大學登山社學生登太平山,但卻因碰霸王寒流所帶來的風雪而導致受困山中!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學校登山社一度聯繫不上四名登山學生,因而緊急通報並啟動搜救但讓所有登山者都害怕的風雪天,為何這四名台大登山社的學生還選擇上山呢?

據登山社表示,四名登山社員員先安排兩天來回的單攻,出發前已確認過山上溫度會到零下1-2度,雪線約2000公尺,因此走的是保險路線,但沒想到還是遇上大風雪。而當天同在山上的生態攝影家劉思沂卻在臉書上寫出當天台大登山社山難搜救的過程,讓這起山難引起多方論戰。有人表示他針對「台大」光環而戰;也有人表示整起搜救雖有令人詬病之處,但也點出台灣需要被重視重整的山難搜救機制。

一起看看原文:

一月24號夜。
送走了大部分的遊客以及官爺們,太平山所的警察和山莊一些員工在休息室輕鬆吃火鍋閒聊,這時電話鈴又響了:台大學生山難。

「山難不是已經歸為消防的業務嗎?」
「不知道是誰告訴學生家屬太平山所的警察登山很厲害,所以家屬報案後除了找國搜,還打到分局要求太平山所參與搜救。」
家屬地點說得不甚清楚,但知道攀登「遭難山」時失聯,於是求助古狗,得知登山口在翠峰湖附近。
翠峰湖大雪後還沒有車開進去過。當天下午我曾和派出所主管以及朋友憲哥開車進翠峰林道,在9K處卡在40公分的深雪中動彈不得,最後靠6個人合力才把車推出來,明天是要怎樣去登山口?



派出所整晚電話一直響,累了一整天的警察根本不能好好睡覺。
分局長要太平所參與搜救,沒辦法,在張博葳國賠事件後,警消對山難戒慎恐懼,更何況這次出事的不是一般學生,還是"國立台灣大學的學生",多派幾個累不死的警察總比出事被家屬罵好吧。

要去翠峰湖,還是得開我的車,有了前一天的經驗,這次去了5個人,並帶了圓鍬鋤頭以便剷雪。
出發前的消息是學生能以電話與山下聯繫,但「仍需要救援」。

總之車子開進去了,在公路10.5K處遇到一台march和一男一女兩個台大學生,他們表示另外兩個去打電話還沒回來。
「你們都走到公路車子邊,電話又有通,為何不解除山難?」
「路上雪很厚,不敢開車,怕會有二次災害」
「那就不要開車,在車子裡等啊,怎樣也不會出事吧?」
「晚上很冷,女同學昨天晚上有輕微失溫。」
(騙肖啊!4個人擠一台小車,每個人又都有睡袋,不舒服是真的,會失溫才怪?當我沒睡過車上。再不行,發動引擎開暖氣,到汽油耗盡前總可以暖個5-6小時吧。)
「那你們可以走路去翠峰山莊,距離不到6公里。」
「我們知道很近,有考慮啦.....」
所長要我們去接另外兩個學生。在不遠處碰到他們,其中一個穿著短褲,手中抱著一個籃球大的雪球在玩。。。。
(一個警察晚上跟我說,看到他穿短褲玩雪球,很想給他一拳打下去。)

車子坐不下這麼多人,只好把同行的警員丟在積雪的路邊,待送山難學生回太平山後再去接他們。



一堆上山拍雪景的記者圍在派出所等著採訪山難學生,學生一下車,消防小隊長就衝上搶人好讓記者拍攝合照。
我等人群走開,從派出所後門溜進休息室看電視喝熱茶,TVBS記者可能看到我坐在駕駛座,跑來問我是哪個單位的。我很禮貌地跟他說:「我是路人甲。」

一位穿著名牌登山服飾的小姐站在學生旁邊,一副很厲害的樣子。山難同學對她說:「我們應該週六下雪時就撤退,就不會惹出這些風波了.....」

「沒關係啦,中途決定撤退很難的,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結果?反正也沒出甚麼事情......。這場雪太大,山社每支隊伍都有些狀況,只有雪訓沒有,我們都笑說只有他們不怕下雪,他們只怕沒下雪.......。」

我實在聽不下去,等到記者離開後,走過去問她:「請問你是他們學姊嗎?」
「我是OB」
「你們都這樣教育山社學弟妹的嗎?
「我不是警消,我也不是林管處的,我只是一個很資深的山友,所以我敢罵你,你這樣的態度很不負責任,這場雪不是意外,新聞早就說會下大雪,連台北都會下雪,你們卻沒有做任何準備,甚麼叫沒有出甚麼事情........」


當晚我突然變成了英雄,好些人找我敬酒說謝謝。。。。
不是因為我的車幫了大忙,而是因為只有我敢臭那些台大的學生,我罵出那些公僕憋在心裡不敢說出的話。



勇敢嘗試,別怕失敗,反正捅了簍子丟給別人擦屁股。這真是了不起的菁英教育啊!
想到檯面上的政治人盡是台大畢業的,只能說「天佑台灣」。

而造成劉思沂要寫出這篇文章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以下這篇批踢踢實業坊的回文:




原文恕刪。

小魯是"大學登山社"的成員,本人非台大學生,看到台大被報導成這樣,有些感觸想和各
位大大分享與討論。



小弟愛登山,每次看到登山(以及某些戶外運動)在台灣的相關報導,多半是負面新聞,又

或者是怪力亂神的傳說。究竟,「登山」在台灣民眾眼裡是甚麼樣的活動?



一、報導衝突

光是同一件事,就有好幾種版本,以我找到的報導來說共分為三類-
a.時間正確,且有攜帶雪地及禦寒裝備(時間我從台大登山社FB社團得知)
b.時間正確,但僅攜帶簡單裝備、未攜帶雪地裝備
c.扯爆了,上山下山搞不清楚胡扯一通


a.首先登場是較中立客觀的報導,且自由時報經由台大山社的通知後,也更正了報導內容
,並引述社團留守發言人以及山上學生的言論。

-(中央社)台大學生太平山區失聯 上午尋獲 更新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01255008-1.aspx

-(自由時報)太平山脫困台大生:見雪急撤退(山下留守)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83774

-(自由時報)受困太平山一夜 台大登山社4學生獲救(山上學生)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583685


b.
-(聯合新聞網)宜蘭/太平山失聯一晚 4台大生獲救
http://goo.gl/UPsjiW
-(東森新聞雲)快訊/太平山積雪 4台大登山社學生沒帶雪地裝備失聯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125/636982.htm


c.
-(宜蘭新聞網)太平山4名台大登山社學生平安獲救
http://goo.gl/Fckn3u


總結來說,現在報導新聞不需要求證「清楚」也是稀鬆平常?


二、名校的山難比一般的山難更引起大眾迴響?

-Yahoo奇摩新聞臉書

從留言不得而知大家的背景,但歸納出較多的關鍵字為
a.台大/菁英/只會讀書/社會這麼亂是你們害的→死好
b.台大常常上新聞,這麼廢還趕出來爬?
c.這麼冷還去登山,搜救浪費國家資源→死好或應該負擔搜救費用


a類跳針的言論看看就罷了。b類,台大登山社從幾十年前到現在,無論與大專登山社或社

會登山團體相比,覺對屬名列前茅之一,其人才之輩出與對台灣山岳的貢獻,可以在

google上或BBS淡淡山岳天蒐得。但或許就是因為從事風險較高的路線,發生事情的機率

也較高,這點我不曉得;但可以肯定的是,與其他學校或社會團體相比,台大和某些名校

卻會因其光環而被刻意放大檢視,而非客觀討論其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就我所知,相較

於台大山社的隊伍準備程度,或許某些社會隊才讓人覺他們根本就是去送死,只是剛好沒

發生意外,或是發生了媒體也不會渲染得這麼嚴重罷了。



至於c,我覺得是值得討論的一點。天氣不佳去登山,所承受的風險也一併提高,準備的

功夫也提高不少,一但出事也會被放大檢視。但問題來了,到底要準備到甚麼程度才能避

開「所有危險」?
我想破除的迷思是,「登山本來就是一種有風險的活動」。做任何事也

都有風險,上街走路可能被酒駕撞、開車遇到逆向來車......。我的理解是,登山前能透

過前置作業,例如資料蒐集、體能訓練、隊伍審核等等來降低風險,並評估意外發生時該

如何處理,把事態惡化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即便如此,仍有可能衰小到爬山時遇到「意外

」,像地震、落石、墜落、被蛇咬等等,雖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也是有機會避免的,但比

起其他山難因素如迷途、失溫、高山症等等,卻是較難預測的。總之,天氣不佳,諸如颱

風、寒冬上山恰不恰當,我認為這和每位登山者/團體本身的能力和風險評估方式有關,

然而最重要的是--有沒有出事、動用到國家資源來搜救。如果沒有出事,「誰要去山上

受虐關我屁事」這種想法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山癡本來就心理不正常,日曬雨淋飢寒交迫

還不能洗澡換內褲)。補上「登山安全與風險管理」的文章-http://goo.gl/wEl1by



然而,事情發生了,還動用到國家資源在寒冬中去救人?今天如果不是因為霸王寒流或台

大,這件事的回響會這麼大嗎?即便是一般登山山難,到底該不該由求援者負擔費用?這

其實牽扯到許多法規的問題。在我的理解中,如果是屬於合法入山,即通過入山證及入園

證的申請,求救是不需要負擔費用的。但若屬非法入山,即申請沒通過仍執意上山,似乎

就要酌收救援的花費。然而在這次的事件中,雖然氣候嚴峻,但入山申請單位卻核可其入

山申請,表示該單位是同意這次的登山行程的。依照前述論點,在這種情況下,搜救的費

用是由國家負擔的。但是,這種行為合乎一般民眾對於登山的認知及道德規範嗎?



在我的理解,台灣的民眾對於登山的認知,有一部分是被大眾媒體所教育出來的,能夠親

自去登山的人算是少數。令人憂心的是,台灣是個山地面積佔整島超過5.6成的山岳島國

,國民教育可曾對戶外運動如登山有足夠的著墨?地理課學學等高線,學學五大山脈的分

布,又有多少實際走出戶外看看山海的機會?某些媒體,對登山的新聞總是負面取向大驚

小怪斷章取義,一下魔神仔一下紅衣小女孩,讓一些沒爬過山的人都嚇死了。究竟此次事

件的責任歸屬,是政府把關不夠嚴格,還是是因為「台大」的關係被放大檢視,抑或登山

隊伍確實有疏失,我認為都是值得理性討論的議題。要如何得知山上隊伍的各種細節以供

參考?可以參考之後社團經過內部檢討後的「山難報告書」,再來評斷各方的責任歸屬,

我認為會比透過媒體的片段消息捕風捉影來得更有建設性。



談到登山的救援會不會浪費國家資源這件事,如果登山屬於風險較高的活動,需要自行承

擔救援費用,我想這也是未來可以討論的法令修改方向之一,但同樣屬於高風險的活動,

是否也要比照辦理呢?譬如說酒後肇事,駕駛及其乘客是否也應自行負擔?上合歡山賞雪

然後失溫的遊客求救,也應比照辦理,畢竟雪季的山岳風險較平時高。當從事風險較大的

活動時,出事機率相對就提高,發生事情時,應該盡可能了解前因後果,以相近的標準批

判。跑救護車EMT的消防員、上山搜救的警消都很辛苦也有風險,如果認為上山搜救是浪

費國家資源,那麼上述事項和其他備足不及繁載的事情也應受到討論。




為何這支隊伍會需要對外求援?依照報導,隊伍本身的人員並沒有太大的狀況,也有足夠

的糧食和過夜裝備,然而風雪延誤行程,致使隊伍超過留守的「山難發佈時間」仍未下山

,加上手機和無線電無法使用,造成隊伍「失聯」,使留守無從得知山上情況,才會啟動

山難流程,進而對外求援。有在爬山的人或許也有遲歸的經驗,通常打通電話下山報平安

,告訴山下留守隊伍晚點出登山口,事情就解決了。而「山難發佈時間」是甚麼?和「失

聯」有何關連?山難發布時間就是比隊伍預定行程到登山口的時間再晚幾小時,作為假設

山上有突發狀況又無法連繫留守時,所定下的緩衝時段。有時候只是有人走比較慢,並無

特別情況,但處於暫時失聯的情況,故山下留守就不會直接啟動山難流程對外求援,但一

般來說,只要逼近山難發布時間,無論有無通訊,隊伍還未下山,即表示可能有甚麼況發

生,或是隊伍的行程規劃欠妥。本次的事件,原定隊伍晚間五點出登山口,但直到晚間九

點山難發佈時間過後,隊伍仍是「失聯」(但不代表有出大事),留守便啟動山難流程,並

在十一點透過學校對外求援。至於為何山上沒有出大事,也未向山下的留守報平安,我想

就要等山難報告書出來才清楚了。




若參考完此次事件的山難報告書,確實是社團的缺失,我覺得再來批判也不遲,也更有憑

有據,此次極端氣候的經驗,也能作為後人登山的參考。



我覺得大眾願意討論登山安全是一件很棒的事,雖然課本不教考試不考,但如果對登山安

全這件事有足夠多的人去關心,政府才會重視這塊領域並好好制定法規及相關人員,而不

是讓消防隊員包山包海,人力嚴重不足。像日本就有專門的山岳警察,負責登山安全宣導

、步道維護和山難救援等等工作。


若有資訊錯誤之處,懇請賜教,小魯會在修改,感謝!

如果覺得字太多的人,請看朱學恆粉絲團的這段話秒懂XD







本帖最後由 逼嘴二貨 於 2016-2-1 18:46 編輯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本篇
不想錯過? 請追蹤FB專頁!    
前一頁 後一頁